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到一线、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着力调结构、促发展、抓改革、惠民生,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财政收支稳定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761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72%(老口径完成430007万元,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38149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6.07%;非税收入8611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下降23.77%。
全市财政支出完成758101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3.61%。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上级专款补助,减去体制和各项结算上解,全市当年可供安排的资金为758110万元,财政支出758101万元,当年结余9万元,滚存结余485万元。
2013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660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9.45%。其中:税收收入6849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0.15%;非税收入48114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8.47%。
市级财政支出完成35652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8.2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3267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4.25%;公共安全26185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5.59%;教育56818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4.1%;科学技术11213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6.32%;文化体育与传媒565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33.33%;社会保障和就业3675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23.24%;医疗卫生14767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8.14%;城乡社区事务36575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38.72%;农林水事务21359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13.17%;环境保护、工交商、金融等事务78788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48.0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4862万元,占预算的100%,增长68.03%;其他各项支出20869万元,占预算的100%,下降34.89%。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116606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和市级财力总额分成,减去体制和各项结算上解以及对各区补助,市级当年可供安排的资金为356533万元,财政支出356527万元,当年结余6万元,滚存结余245万元。
2013年编制的市农业局、林业局、科学技术局、体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级人民法院、物价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环境保护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良好,预算11572万元,完成1157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各级按照市委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大力支持下,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狠抓增收节支,强化监督管理,全市财税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强化措施抓征管,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级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财税协调,落实征收任务,建立收入预警机制,促进税收均衡入库。深入研究财政经济形势,对企业纳税变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从源头上掌握征管工作的主动权。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加强涉税信息分析利用,健全税源控管机制,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税政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改善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认真落实非税收入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征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多渠道增加政府收入。
(二)发挥职能促发展,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各级财政始终把支持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科学调度资金,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集聚各类资本,全力推进大项目、“613”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深化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整合资金1亿元,设立中小企业过桥资金,对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续贷垫资服务;完善助保金贷款、集合信托担保制度,多渠道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深入研究区域发展等财政政策,抢抓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等机遇,突出抓好向上争取工作,有效缓解了莱芜市财政支出压力。认真落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扶持政策,服务济莱协作区建设,推进了协作发展、融合发展。严格落实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认真执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税收政策和莱芜市招商引资相关政策,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发展环境。
(三)集中财力保重点,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各级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使用资金,公共财政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是稳步增加“三农”投入。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要求,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落实涉农补贴、农业产业化、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二是持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为民办10件实事,加快“幸福莱芜”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各类人员就业。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医疗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支持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公共服务需求。三是不断加大融资力度。发挥现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确保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要。同时,对预算确定的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检法司、“平安莱芜”建设、宗教、援疆援藏等支出也都按规定给予了保障。
(四)深化改革抓管理,科学理财水平稳步提高。围绕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规范财政运行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一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调节财政收入增量分配格局,将财力适当下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各级加快转调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抢抓省政府在莱芜市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重大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建立“四三三”工作机制,以试点片区为平台,集中项目和资金,全力推进试点片区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研究推进措施,8月1日起莱芜市顺利开展“营改增”试点,促进了全市服务业发展。四是深化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和公务卡制度改革,今年,莱芜市首次公开市直53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提升了预算透明度。选择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12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全程跟踪,严格评价结果运用,增强了预算执行部门的绩效意识。五是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凡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评审论证,未经评审一律不予拨付资金。完善投资评审体系,创新评审方式,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强化支出管理。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在年初对市直党政机关公用经费比2008年压减10%基础上,9月份又按不低于年初预算的5%进行了压减。制定《财政资金内部操作规程》,严格拨付程序,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强化招投标管理,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政府债务监管,加大财政监督力度,规范会计管理,财政基础管理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当前莱芜市财政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与企业效益下滑并存,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公共财政收入规模小、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民生等重点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随着新政策新规定的不断出台,各项管理职能还需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财政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按照“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落实“1553”工作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培植后续财源,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各项收支增减因素,201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509700万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417740万元,增长9.5%;非税收入91960万元,增长6.78%。
全市灶内财政支出预算安排583600万元,增长10%。
按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9700万元算账,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减去各项上解,全市可用财力583600万元(不含上级专款),支出安排58360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是平衡的。如果考虑上级专款补助等因素,预计全年财政支出达到82亿元。这只是一个指导性计划,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各级预算由同级人代会审查批准,待各级人代会通过本级预算后,再及时汇总全市预算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27100万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76700万元,增长11.98%;非税收入50400万元,增长4.75%。
市级灶内财政支出预算安排301630万元,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33090万元,增长9.56%;公共安全28460万元,增长12.1%;教育57900万元,增长8.02%;科学技术10740万元,增长10.8%;文化体育与传媒4460万元,增长10.12%;社会保障和就业32130万元,增长11.3%;医疗卫生11960万元,增长10.41%;城乡社区事务36250万元,增长9.65%;农林水事务21450万元,增长10.44%;环境保护、工交商、金融等事务37200万元,增长11.4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5560万元,增长10.36%;其他各项支出22430万元,增长8.47%。
按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100万元算账,加上税收返还和市级财力总额分成,减去各项上解和对各区补助,市级可用财力301630万元(不含上级专款),支出安排30163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是平衡的。如果考虑上级专款补助等因素,预计全年市级财政支出达到39亿元。
根据全省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求,2014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安排400万元,支出预算安排40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是平衡的。
各位代表,今年提请大会审议的部门预算单位10个,即:市畜牧兽医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司法局、市统计局、中共莱芜市委党校、市残疾人联合会、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转A4版)
新闻推荐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时隔一年CPI重回“2”时代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0%,环比上涨0.5%。时隔一年,CPI同比涨幅重回“2”时代,肉蛋菜在8月份发力。业内人士分析,...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