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留守麦客”汗洒家乡麦田 □本报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石晓静

来源:淄博日报 2014-06-14 05:53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雨水少,小麦成熟早,这几天实在太忙了!”6月11日,在高青县木李镇苏家村麦田里,农机手李继友一边操作收割机一边说。目前小麦主产区已经全面开镰,到处一派丰收景象。李继友是一名留守麦客。

当下麦客大部分已远离家乡跨区作业,然而部分麦客却坚守家乡的麦田,为乡亲们收割小麦。李继友从2000年起就从事机械收割。“今年露水少,所以清晨不到6点就开始收割小麦了。”他擦了一把汗说。这几天,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检修机器,“抢”晴天,趁着好天气抢收小麦。“每天大约收割50亩地,按一亩地收割费60元计算,作业10天,除去必要支出,能纯收入2万元左右,虽然比跨区作业少收入万数元,但是保证了家乡的小麦顺利颗粒归仓。”他说。

据悉,与李继友一样的众多农机手在麦收期间,每天工作都达10余小时,预约收割已经排到了本月15日。

今年木李镇40%的农机手像李继友一样坚守家乡的麦田,为本镇5.5万余亩小麦顺利收割提供可靠保障。“多亏了留下的农机手们,今年村里小麦早熟,他们没有参加跨区作业,专门留下帮助村民收割,使村民们吃了定心丸。”每年都组织帮工队帮助留守老人收小麦的村计生专干崔金荣高兴地说。

李继友从车斗里捧出一捧麦粒憨笑着说:“这万颗金粒子,渗透着咱们老百姓的汗水,所以我要争取让它们尽快安然归仓,就能踏实地睡个安稳觉了。”

新闻推荐

高青:让“麦客”淘金赚个盆满钵满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规模化养殖富百姓2014-06-26 18:53
猜你喜欢:
评论:(“留守麦客”汗洒家乡麦田 □本报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石晓静)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