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肥体壮的黑牛、晶莹剔透的葡萄、通红诱人的西红柿、个大爽口的西瓜、鲜嫩多汁的蜜桃、甜脆爽口的白莲藕、声名远播的渔具……
走进高青县唐坊镇,引领和带动群众致富的产业基地比比皆是。近年来,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理念,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着力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积极构建富民长效机制,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镇党委对各村党组织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有效激发村干部服务群众致富的动力。
坚持组织引领致富。围绕发展“一村一品”,镇党委把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考核村里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引导各类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积极参与,通过种植户投资参股、大棚折算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推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寺前村组织村里留守妇女们从事渔具加工生产、手工艺产品制作等特色产业赚钱;魏寺村的益丰蔬菜种植合作社总资产达到300余万元,拥有高标准冬暖式蔬菜大棚69个,吸引220多名村民参股入社;刘三仁村的“密美”葡萄,吴家村的“慈母河”鲜桃,玉皇堂村的“爱莲”浅水藕,等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73个村各打各的优势牌,多数村都发展起了适合自身实际的主导产业,涌现出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汽车运输、渔具制造、良种繁育、劳务输出等10余个主导产业。
推动党员带富。镇党委把致富本领强、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农村党员组织起来,抓好“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了一批党员致富示范户,成为群众致富的排头兵。全镇共发展起各类农村合作组织30余家,累计流转土地15000余亩。
2003年入党的张开诚是土生土长的唐坊镇东曹村人,前些年在外从事建筑业期间,靠着吃苦耐劳积累了一笔财富,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两年前,他回家创业,在村里成立了硕秋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我们种植的西瓜等产品供不应求,在现有32个温室大棚占地260亩的基础上,明年合作社计划再流转土地150亩”,他自信满满地说。
实践证明,农村党支部越是有效地深入到帮民致富的产业活动中,越是能够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能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实党建责任制,顺应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及增收致富的渴望,因地制宜,综合发力,广辟途径,建立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唐坊镇到处洋溢着为了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比干劲、比服务的浓厚氛围。
(董宏亮任玉娇)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