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地方剧种期待薪火相传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5-01-29 17:29   https://www.yybnet.net/

农村大众报高青讯(记者唐峰通讯员李峰)在高青县黑里寨镇大伊家村,流传着一种稀有的地方剧种——东路梆子。该剧种在当地已经流传了100多年,曾一度兴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和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东路梆子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去年12月15日,记者来到大伊村,拜访贺衍泰、贺衍堂等几位东路梆子传人。贺衍泰、贺衍堂、伊继龙等健在的艺人已是东路梆子的第四五代传人。不过,老人们最大的已80多岁,最小的也有65岁。在这1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没有剧本,没有曲谱,一代代艺人靠着口耳相传,保留下了40多个剧目,如《包龙图》、《国公图》、《破洪州》等。

老人们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东路梆子的鼎盛时期。那时,家家户户都喜欢“梆子腔”。演员没有报酬,所有唱戏所需的戏服、乐器、道具等都由村民捐钱捐物置办。每到农历十一月,村里的“好事者”就开始组织排练。正月初四,演员们就进入戏房。正月十一到十六,每天三台戏。清明节前后还要唱上四五天。每次演出戏台周围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有时演员们高兴起来,能连演十三天,天天不重样。他们还与邹平九户南河沟村联合,到邹平礼堂举办过多次大型演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东路梆子开始走下坡路。

高青县文化部门将东路梆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省市部门申报,并利用录音录像设备对一些剧目进行了录制。但老艺人们对东路梆子还是忧心忡忡。“梆子腔”的传承要靠年轻一代,可年轻人听不惯东路梆子那“咿咿呀呀”的腔调,学起来比较吃力,况且多数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他们没兴趣也没时间去理会东路梆子。

老人们很担心也许再过几年,东路梆子将会成为绝唱。尽管如此,几位老人还是定期凑在一起,唱上几段。因为他们对东路梆子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

新闻推荐

农民农事登上文化遗产展台

6月13日,高青县市民体验传统粗布织机。6月13日起,高青县举办“文化遗产体验周”活动,在文化广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呈现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让市民通过观赏、体验等方式近距...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地方剧种期待薪火相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