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办起合作社后,俺们务工的机会多了,这生活是一年一个样啊!”池上镇池埠村50岁村民谭秀云谈起加入合作社后的变化,脸上绽开了满足的笑容。
谭秀云所说的合作社——淄博淄河源乡村旅游合作社,是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领办和创办起来的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一员,它们站在服务“三农”的前沿一线,成为供销社与农民紧密相联的根系所在。
强基固本
力量拧成一股绳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破解这一难题,市供销社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利用基层供销社点多面广、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发展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户与户之间的界限,一改往日农户单打独斗局面,带领农民抱团闯市场、享服务、谋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谭秀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他们家种玉米,一年下来还挣不到3000块钱。搞农家乐以后,出租闲置房屋一年可收入5000元;4月到10月旅游旺季期间,在旅游合作社里打工,每月可得工资1800元;入冬后去村里的桔梗专业合作社劈丝,一天还能挣60块钱。这一年下来,能比过去多收入1.5万元。
与这个南部山区里带领农民阔步走上增收致富路的合作社一样,北部平原上有个带领奶农抱团闯市场的养殖合作社。
2008年3月,高青县黑里寨供销社组织当地20家奶牛养殖散户创办起高青德忠奶牛养殖合作社,此后联合7家合作社探索开展内部资金互助合作,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合作社资金规模和累计资金互助额已分别达到200万和7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社员发展资金难题,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收入增长、规模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作为促进农民个体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经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经过市供销社多年的培育发展,淄博众得利蔬菜购销、沂源永青果蔬、桓台天马农产品等一批强社名社和先进典型陆续涌现,博山希珍农产品专业合作联合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挥了越来越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全市供销社已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798个,入社社员达8万余户,培育示范专业合作社53个,专业合作联合社59个,促进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社村共建
同心共圆发展梦
供销社有服务的优势,村党支部有组织的优势,农民合作社有经营的优势,三种优势相加,加出来的是农民收入增加、供销社效益提高和村党支部凝聚力的增强,带来的是1+1+1>3的效果。
池上镇池埠村曾是个贫困薄弱村,2010年由池上供销社牵头,通过村委租赁土地、吸纳集体入股,联合农民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出口菌棒100多万支,带动农民500余户、助农增收5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22万元,有效改善了村集体的经济状况,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池埠村的巨变,只是全市供销社系统“社村共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发展共谋为着力点,扎实推进了供销社和村级组织的联合合作。目前,全市供销社已与323个村(社区)开展合作共建,实施共建项目547个,总投资2.4亿余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700余万元,帮助农民增收近7000万元,初步实现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载体、村集体收入有平台、供销社发展有资源、农民增收有路子的共赢局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供销合作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一张联农、助农、富农的多功能服务网络正日趋健全完善,供销为农服务的宗旨日益深入人心,并将在繁荣农村、富裕农民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推荐
淄博民政:做实心事当贴心人 □本报记者于磊通讯员徐以磊孙桂蕾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