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春晓通讯员黄雪
记者:以标准化生产和技术管理为抓手,筑牢淄博市“菜篮子”安全防线,对促进淄博市蔬菜产业发展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和作用?
徐建光:对淄博市蔬菜产业来说,大力推行蔬菜标准化,以标准化改造传统蔬菜产业,对于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建设现代蔬菜产业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前提与重要手段,是确保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质量放心农产品的安全防线。在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严格实行标准化,就不会出现化肥过量、农药超标等问题。
标准化能够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业标准既来源于农业科技的创新成果,又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把推广农业科技与实施农业标准化结合起来,把标准、规范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标准化是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要。只有将标准化贯穿于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才能协调分割好产前、产中、产后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的应得利益,并将优质的原料进行一系列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蔬菜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效益。
标准化是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蔬菜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按照标准化技术生产出产量高、质量优、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成为消费者乐于购买甚至追捧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标准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增收问题难以保障。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改造传统农业产业,促进节本增效,全面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是实现蔬菜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
标准化有利于地方名、特、优、新蔬菜的保护和发展。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地方名、特、优、新农产品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延续特色,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对于保护和发展地方名、特、优、新农产品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记者:通过大力推广实施标准化,淄博市蔬菜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建光:建成了蔬菜标准化体系。市蔬菜办公室组织市政府蔬菜专家顾问团和蔬菜专家组的骨干成员,针对淄博市现有的蔬菜主导产品,先后起草修订、制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50个,并由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涵盖了淄博市主要蔬菜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检测、投入品范围等,使淄博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体系的地级城市。
建成百家蔬菜标准园。淄博市蔬菜标准园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在全国首创国家、市、区县三级标准园联创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达13家,市级蔬菜标准园达51家,区县级蔬菜标准园达60家以上。蔬菜园区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全市蔬菜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并引领全市菜篮子工程实现全面升级和提质增效。2013年,全省蔬菜标准园建设现场会在临淄区召开,推广淄博市经验;2014年11月,全国农技中心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观摩交流会在淄博市召开。
建成了20万亩标准化基地。依托蔬菜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先后实施了“蔬菜产业升级工程”,“市政府放心菜工程”、“蔬菜绿色消费工程”,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完成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30余个。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简称)产品,是各级党委、政府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出的重要措施,已连续多年写入中央1号文件。淄博市蔬菜部门立足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市蔬菜“三品一标”认证品牌达51个,产品达132个,其中有机产品17个,绿色产品70个,无公害产品29个,地理标志产品16个。
记者:在加快推进蔬菜标准化进程中,淄博市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徐建光:有标贯标,用标依标。收集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根据淄博市蔬菜生产实际,整理、印制覆盖淄博市主栽蔬菜(食用菌)30余个品种的生产标准汇编,做到有标贯标、有标可依。同时,清理原有已过时的标准,使其退出生产领域。
缺标补标、无标制标。针对淄博市特有品种,组织人员制定省级地方标准,解决没有标准可依的情况。比如今年我们主持制定了四色韭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两项省级地方标准,现在标准草案已根据专家修改意见修改完毕,即将进入审查阶段,下半年可颁布实施。
加快园区“五化”进程。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五化”要求,大力推行国家、市、区(县)三级标准园联创机制,三级园区都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等“五化”标准组织建设,使园区成为标准化的样板,引领整个蔬菜产业提高标准化水平。
提高蔬菜龙头企业标准化水平。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大力推进标准化园区、基地建设,扶持其率先实施标准化,示范带动广大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由点及面,不断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规模,从源头上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全市各级蔬菜部门积极对上争取各项政策与资金扶持,培育区域品牌,提高“三品一标”认定面积比率。在现有名优蔬菜品种基础上,通过发展标准化生产,以销促产,挖掘、培育更多名优品种,以品牌占领市场,努力增加淄博市蔬菜的市场份额。
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建立了首批59个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增加到100个左右,力争3-5年,覆盖所有蔬菜标准园、“三品一标”基地、名优蔬菜基地。。
加大技术培训与指导。今年建立百名专家组成的“淄博市蔬菜技术顾问团”,市区两级蔬菜部门组织100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造就一批蔬菜标准化人才。通过培训班、田间学校等形式,向菜农传授蔬菜标准化、农产品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机结合,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大棚,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
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由于大部分菜农文化水平不高,标准化意识较弱,学习使用标准的能力不足,因此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等宣传工具,向广大菜农宣传加快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将抽象的标准简化为明白纸、技术要点等菜农容易接受的形式,发放到菜农手中,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提高广大菜农参与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加强督导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强化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强化对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管,督促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对违法使用行为,联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记者:“十三五”期间,在标准化的强力支撑下,淄博市蔬菜产业将带来哪些更新更好的发展?
徐建光:“十三五”期间,在持续做好蔬菜标准化的良好基础上,力争全市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总数达到100家以上,“三品一标”认证面积比率达70%以上,建立覆盖全市蔬菜标准园、“三品一标”基地、名优蔬菜基地的产品可追溯体系,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到75%以上。同时,我们将继续抓好地方蔬菜标准的修订和制定,争取5年内新颁布20项地方标准,覆盖全市现有主栽品种,有力提升淄博市蔬菜的市场话语权。
我们蔬菜部门与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高青县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协作,启动了蔬菜质量安全溯源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自主创新专项,投资650万元,计划2年完成,运用智慧农业集成技术,实现蔬菜质量从产地到餐桌的信息可追溯系统,为全国首创一套成熟的蔬菜物联网模式。
市蔬菜办主任徐建光
新闻推荐
...
高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