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高青新闻 > 正文

60万亩玉米,何以节本增效过亿元

来源:淄博日报 2016-08-15 17:59   https://www.yybnet.net/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新装备、新技术不仅在于理论上的先进性,更取决于其推广应用的水平。对农作物播种、施肥来说,从最传统的人工撒种、撒肥到耧播、耧施,再到机械化直接播种、施肥,每次变革都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淄博市大力推广应用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再次彰显了农机新装备、新技术的非同凡响。尤其以高青县最具代表性,今年该县60万亩玉米全部实现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节本增效更加明显,农民群众拍手叫绝。

□本报记者王克鹏通讯员张洪赵齐瑾

当前正处于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能否丰产丰收,已可以看出个八九不离十。近日记者在高青县田间采访,所见所闻令人颇感振奋。“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好!齐整整的,根扎得深,秸秆粗壮,叶子黑黝黝的。”高城镇大王村村民王笛一脸喜悦地向记者介绍说,“这就是‘种肥同播\’带来的变化!”

据高青县农机部门介绍,今年,全县60万亩玉米全部应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直播技术,目前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农业专家结合近年的技术推广成效,对今年种肥同播”节约成本进行了认真测算,对秋季玉米产量作了科学评估,认为如秋收前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60万亩玉米节本增效将达亿元以上。

好技术自有奥妙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是一项新型机械化播种技术,是利用玉米精量施肥播种机将种子和化肥同时播入田间的一种操作模式,也是配方肥科学下地的有效形式。也就是说,玉米播种、间苗、追肥三道工序合为一次完成。

玉米“种肥同播”的技术载体在于农机。记者在高青县民友农机专业合作社见到一款多功能玉米种肥同播单粒播种机,是高青县知农机械厂自行研制生产的,蓝色的料斗、绿色的大架、黄色的种盒、红色的楼腿、黑色的镇压轮,宛如一个设计精美的艺术品。“这款机械主要由肥料斗、肥料腿、种子箱、单粒排种器、合土器、镇压轮等六部分组成,播种距离是按照作物最合适的间距设计的,单粒播种,精量施肥,上种下肥,完美连接,使每一粒肥料与种子都能合理利用。”高青县知农机械厂业务经理李震简要介绍了其结构和操作原理,“作业前,先将种子腿和肥料腿的间距调整好,再调整好用肥量和种子的株距,由于采用的是新型单粒排种器,种子的株距可以任意调整,很好地控制植株密度。在拖拉机牵引下,由播种机镇压轮传动装置带动肥料斗和单粒排种器同时转动,实现种肥同播,也就是一次性作业将种子和缓控释肥同时播入土壤中。”记者被它的精密构造所吸引,深感设计巧妙、匠心独运。

据农业专家介绍,缓控释肥技术是通过物理包膜进行控制,养分会随着玉米需肥的变化缓慢释放,而且肥料施在种子下面的土壤里,不容易挥发和被雨水冲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能有效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所需肥料,还能减少过度施肥造成的烧种和烧苗,除了播种精准外,这也是确保苗齐、苗匀、苗壮的重要因素。

实验对比也表明,作物施用缓控释肥后,抗旱、抗涝、抗倒伏明显增强。以作物抗旱性增强为例,一是缓控释肥是深施覆土,由于作物根系具有趋肥性,肥料深施后根系就会往深处扎,能吸收更多的水分;二是缓控释肥逐渐释放完毕后,外面的包膜则能吸收水分,形成一个“小水库”。另外,“种肥同播”节约了施肥量,农业生产更加生态环保,肥料也不易挥发、被雨水冲入沟渠或进入地水,减少了对空气、水资源及更大的面源污染。

好技术重在推广

良种、良肥需要良机做支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实现了“农机农艺”完美结合、“良机+良肥+良法”科学配套,为玉米增产高产开创了新路径。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是今年高青县大力推广的一项机械化播种技术。县农机局局长赵晓波告诉记者,过去农民施肥都是靠老传统,人工撒施、浅施化肥,全凭经验,施肥量很难把握,往往撒肥不均,表层施肥流失大、肥效短。现在采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通过排肥盒槽转动速度和调整排肥出口大小来控排肥量,需要多少就调节到多少,非常精准高效,还能延缓肥料养分释放速度。

为推广好玉米“种肥同播”机械种植技术,高青县将其作为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的重点措施来抓,确定了2016年完成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任务目标,并将该项工作列入了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办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县农机局作为牵头组织实施该项工作的主攻手,主要责任部门,今年专门成立了农机技术推广指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会同县农业局、县供销社出台了《高青县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根据玉米生长特点和土壤养分含量,选择合适的缓控释肥种类并合理确定施肥量,在常家、唐坊两个镇建立了4处“样板田”,推广玉米精量种肥同播机50余台,辐射周边30多个村庄、2万余亩耕地。

高青县还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惠农和导向作用,为落实好玉米“种肥同播”任务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目前全县已拥有玉米精量种肥同播机2000台。同时,今年县政府和农机部门对各镇(街道办)“种肥同播”实行申报式积分制考核,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为了让农机手尽早掌握、熟练应用这一技术,高青县农机部门按照“政策+技能+服务”的模式,今年以来共举办技术讲座、培训班11期,培训农机手300余人次,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讨论交流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向农机手讲授机械的使用调整、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等知识。“起初买这台新式播种机时,还真是担心不会用!通过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由农机专家面对面讲解、手把手示范,不到一个上午就熟练掌握了。”农机手袁乃兵高兴地说。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明天的地谁来种”?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的一大课题。“种肥同播”技术不仅保证了玉米增产,还大大节省了播种、施肥及管理环节的劳动力,成为破解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的有效技术措施。

好技术农民评说

“今年夏季,我们合作社共完成玉米‘种肥同播\’2万多亩,收入50余万元。”民友农机合作社社长杨守武向记者介绍说,“跟踪调查表明,由于单粒播种和施肥精准,玉米出苗十分齐整,无断垄、烧苗现象,老百姓都非常满意。”

有农民就玉米“种肥同播”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种植每亩玉米可减少两次追肥环节,也就省2个工,如果用来打工,起码能挣120元左右;原先追肥两次用肥50公斤,现在只需一次性播施40公斤缓控释肥即可,省下10公斤肥料,折合30多元,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和肥料成本。特别在产量上,每亩按增产10%-20%计算,就是60-120公斤玉米,按每公斤1.6元,折合100-190元左右。这样合计下来,每亩能增收节支250-340元左右。

农民、机手各得其所。“‘种肥同播\’就是好,提苗快、长势好不说,还省工、省力、省良种、省肥料,一次性施肥提高了肥效,长势比过去普通直播好多啦!玉米生长前期不用间苗,后期不用追肥,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再也不用大热天钻在玉米地里追肥了。”高城镇大王村农民王小雷高兴地说。高城镇袁家村农机手袁乃兵则这样告诉记者:“‘种肥同播\’一台机械一天能播种50亩左右,而过去人工套种一人一天也就播一亩。今年我买了台玉米‘种肥同播\’机,干了不到一周就纯挣了7000多元。”种庄稼出身的王孝智,如今是高城镇小王庄村农机合作社的社长,对玉米“种肥同播”技术更是感受至深,他告诉记者:“这种机械作业效率很高。以往种玉米,都是先用机播耧播一遍种子,后期再追肥,费时又费力。现在同样种一亩玉米,一次性同时将种子和缓控释肥施下去,一台机械不到半小时就播完了。”

据了解,今年高青县60万亩玉米全部应用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在显著节本增效的同时,更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三夏高青县玉米”种肥同播“一作业现场

新闻推荐

市领导到高青县调研

...

高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高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镇驻地的蝶变2007-07-22 00:13
猜你喜欢:
评论:(60万亩玉米,何以节本增效过亿元)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