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淄博新亮蔬菜育苗合作社时,看到一片忙碌的场景。总经理王新亮穿着一身工作装带领记者参观他的合作社。王新亮说:“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淄博的蔬菜育苗行业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前景。正是有了区政府的支持,现在合作社正在建设一座10000平米的现代化育苗大棚。”
技术决定市场
记者在王新亮的老式育苗大棚中看到,合作社的三名工作人员正在用水管给蔬菜苗浇水控制大棚的湿度。王新亮介绍说,现在的老式大棚每年只能培育1500万株优质的蔬菜苗,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温度的不同,要随时更换大棚培育。建成后的新式育苗大棚,采用现代科技电子监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过自动化的洒水车对育苗进行科学化管理。并且一次便可培育出4500多万株优质的蔬菜苗,是老式大棚的三倍多。
在与王新亮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王新亮以前在淄博市的一家外资育苗企业做业务推广工作,他的妻子在该公司做技术员。几年后,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倒闭。经常跑业务的王新亮发现了育苗行业的巨大前景,便与妻子一起携手建立了现在的淄博新亮蔬菜育苗合作社,王新亮的育苗合作社全部采用的是国外进口营养土壤育苗,为培育优质蔬菜苗提供了坚实基础,王新亮妻子凭借在外资企业积累的技术基础配置出了优质的育苗土壤配方。
在采访王新亮的过程中,王新亮不断接到客户的订购电话。
爱心扶弱济贫
临淄区皇城镇是淄博的大棚蔬菜种植大镇,王新亮的育苗合作社是临淄区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该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目前占地106亩,拥有10个冬暖式大棚,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连栋育苗温室,年产各类优质种苗2000万株。
王新亮介绍说:“合作社有着比较大的规模,员工108人,其中残疾人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30%。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周围村庄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妇女的生计问题,被安置的残疾人月工资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达到周边人均收入水平,残疾职工年终按全年工资总额的5%奖励。此外,合作社每年还拿出50万株种苗支持残疾人家庭。”
王新亮说:“我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自己本身就是残疾人,所以我更理解残疾人,能充分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艰辛。因此,我有责任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朋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食其力。同时也感谢临淄区农业局、临淄区残联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可以实现去帮助残疾朋友的想法。”
发展回报社会
现如今,合作社生产的种苗除了供应临淄区菜农以外,还销往青州、寿光、广饶等周边地区。王新亮的育苗合作社历年来获得了“山东省残疾人就业扶贫优秀基地”、“农业先导试验示范基地”和淄博市“优秀蔬菜种苗供应基地”“临淄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淄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淄博地区指定蔬菜育苗工厂”等荣誉称号。“2008年,时任淄博市副市长刘有先在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平,临淄区副区长马克久等陪同下,到我们种苗基地视察工作,对合作社作出的贡献予以肯定。”王新亮说。
虽然,王新亮的育苗合作社有了很大的成就,但王新亮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说:“我们不会忘记社会责任,将充分发挥基地辐射带动作用,争取在吸纳残疾人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合作社也将继续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将尽最大努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增加残疾人用工数量,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用爱心行动回报社会。”
新报记者陈道峰边增雨
通讯员王青川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