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店区西六路小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现有学生1438人,教学班26个,教师82人。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以“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精彩西六,享受成长”为发展愿景,以认真、专业、务实的管理风格,努力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学校自2001年在全市实现“班班通”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在硬件方面,上求支持、下挖潜力;在软件方面,明确责任、发挥专长;在管理运用方面,建章立制、注重实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淄博市教育局组织的数字化学校验收工作中被评为“数字化学校”。
■■信息化起步早软硬件同步提升
多年来,西六路小学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围绕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定期召开信息化专题会议,讨论、交流信息化教学方面发展的最新成果,因地制宜,专题研讨学校的发展思路,制订了《西六路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规划》,全面指导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的开展。为使数字化校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使数字化校园工作在组织上、经费上、人员上、考核上做到重点保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在资源建设上,学校重视硬件建设,自2001年实现班班通以来,2006年起又对校园网络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使网络更加通畅;2009年实现了所有教室的多媒体化;2010年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2011年装配了多媒体自动录播室;2012年全校各楼层布设无线网络,每个角落都实现无线上网;安装教学全监控系统;2014年安装中小学数字图书馆……
在不断完善学校硬件配套的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数字化软件的建设工作,先后购进了《中教育星多媒体资源库》、《中教育星智能题库》等教育资源以辅助教学;2013年又购买了蠡风校园管理平台。为充分发挥该平台的作用,使之切实为教育教学服务,制定了平台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充分利用平台进行管理反馈.开发使用平台各项功能,实现学校工作和教育教学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的每周工作、考勤、班级常规检查、通知通报等全部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平台进行发布;后勤工作(报修、印刷等)实行网上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校本资源库为老师们提供了上传和下载使用校本资源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数字化的学习,学校制作了互动性能良好的校园网站,网站面向学生开放,学生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站内设有论坛、群组、空间等交互性强的栏目。家长、学生可以在校园网浏览,建立群组,互动交流;购买的13000余册电子图书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也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学监控系统可以让老师在办公室内对班级的情况一目了然,实现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三重功效。
■■微课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再好的硬件再多的资源,如果没有人去用,或者不能充分利用,都将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在应用管理上,学校重视以专题研修的方式推进数字化应用水平。
几年来,学校相继邀请市电教中心的专家和兄弟学校的业务骨干对学校教师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微课制作和NOC专题培训;邀请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手对老师们进行白板应用、NOC专题培训;成立NOC网络攻关团队;开展教研组网络团队比赛活动;走进数字化先进单位周村北门里小学参观学习;赴寿光世纪学校参观学习取经;参加全国名师翻转课堂观摩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全国NOC各类比赛……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技能等基本素养整体得到了提升。
课堂上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不断加深和熟练白板技术;组织微格研修活动,老师们经历网上“独立观课——集体看课——逐段辩课——返回课堂”的过程;举办“照镜子”录像课研讨:每位教师使用多媒体录播系统,录制一节课。然后反复观看,分析找出优点、缺点,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举行信息技术评选活动如:教学课件比赛;白板过关展示;教研组“一条龙”比赛;“说模课”比赛;微课大赛评比活动……;开展“百人百课同课异构”活动如:利用集体教研时间,选取典型课例观摩、研讨;各个教研组分别针对自己观看的录像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网上研讨,这样的研讨针对性更强,也更加有效。
记者走进一教室,看到课堂上的孩子们一会儿小组内热情高涨的讨论,一会儿彬彬有礼的汇报、一会儿激情飞扬的辩论、一会儿静静的做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师生高效的交流沟通成为了现实。原来,这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翻转课堂课,什么是翻转课堂呢?翻转课堂就是通过课前预制微课、课堂讨论、课后巩固相结合的方式,重新构建课堂教学学习流程,将原本教师唱“主角”的课堂变成学生“主场”。学校数学学科的老师们运用这种授课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一年了。要想实现课堂翻转,就要让学生先学习再教授,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及教学大纲要求,将新教学点中的重点挑出,利用视频或幻灯片穿针引线,制作成微课程,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单,并上传至校内网或班级qq群共享和学校公用U盘资源库,供学生们在上课之前提前预习;学生通过课前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程,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深度,记录下无法解答的疑点、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本堂课重点做串联讲解后,学生进行现场提问。通过现场师生之间、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对话和讨论,让那些原本枯燥难解的问题通过“刨根问底”,不断加深印象,提升课堂效益。课后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课堂讨论后,对于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将通过学习资源库里针对本堂课提问的问题来体现。这些问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哪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再看一遍微课,实现对知识点的“反刍”,达到真正理解和吸收的目的。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