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在杭州读研淄博籍大学生王亮是在家乡度过的。新年第一天,尽管非常冷,但王亮还是忍不住到村边田野转了一圈。晴朗的天空下,他觉得与几年前离开家乡时,空气清新多了。
其实变化的不只是空气,很多细心的市民会发现,我们的城市更整洁了,道路更干净了,身边的绿色更多了。而很多企业则感到,盖个章不需要跑断腿、磨破嘴了,也不需要应付那么多检查了。
这些细微变化的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艰辛。为了一口清新空气,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减法文章有声有色。淄博是个老工业城市,历史形成的依靠资源、能源发展起来的产业结构偏重,高污染、高耗能一度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去年一年,全市煤炭消耗总量同比净减100万吨以上,316户能耗与排放大户逐一落实强制性计划,关停并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取缔违法、重污染小企业和加工作坊460家,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正是因为这样,去年前11个月,全市空气良好天数同比增长23天,全市15个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4.5%和30.1%。淄博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这些数字,包含着多少艰辛的付出和抉择。一方面要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方面又要保增长、惠民生。既要通过企业发展增加税收保障民生支出,又要把那些能耗、污染大户减下来,这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在生态宜居环境面前,我们毅然壮士断腕,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更快发展,弥补不少传统产业持续下滑带来的缺口。边增边减,提质增效,在阵痛、剧痛中改变着产业结构,积聚着城市发展后劲,这需要智慧、需要耐力、需要勇气、需要胆识。
如果说空气、水、绿地的改善,是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那么对企业来说,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营商环境的变化。过去一年都跑不下来的手续,现在三个月就能办完了,过去跑遍很多部门才能盖完的章,现在“一站式服务”就解决了。去年淄博市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2项,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布《市级行政审批目录》,实行市与区县联网在线审批和项目主审全程代办服务,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0%以上。启动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02万户,注册资本327.6亿元,均创历年之最。全部取消市以下自行设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垄断经营服务性收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8000万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民生支出的大幅提高,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宜居的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企业轻松上阵、聚力发展提供了条件。
豪言壮语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唯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才有说服力。让群众感受到身边每天都在悄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然谈不上是惊天伟业,却是一件件做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实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悄然变化中积累着、提高着。(晚报记者伊茂林)
新闻推荐
淄博市通报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查情况 部分机构检测项目与报告不一致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