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身音响越来越繁荣的今天,MP3、MP4不仅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也可能使我们的听力越来越衰弱。
戴着耳机听音乐或外语,既不影响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扰,是一种潇洒、雅致、舒适的精神享受。殊不知,由此也会带来某些潜在危害,经常使用“随身听”或耳机会损伤人的正常听力,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感音神经性耳聋”。
我们周围的种种声音,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乐音,它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声音,而且这种频率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节律性,所以动听悦耳。另一类则是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如工厂中机器的轰鸣,各种工具叮叮当当的撞击声,马路上人群的喧闹以及那些不成调子的汽车喇叭声等等。这些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
开始接触噪声时,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只要时间不长,一旦离开噪声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适应。如果接触噪声的时间较长,即使离开噪声环境后,也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到二十几小时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称为听觉疲劳。这种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仍属于生理范围,但可能发展成噪声性耳聋。如果继续接触噪声,听觉疲劳不能得到消除,听力持续下降,就会造成毛细胞死亡,成为难以逆转的病理性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噪声级为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使人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很多从身边经过的“MP3一族”,他们耳机的声音甚至旁边人都能听见,噪声往往超过90分贝。据美国耳科协会调查显示,使用MP3时,耳膜接受的噪声分贝,最高竟达115分贝。
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小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年轻的父母平时要少让孩子玩音量高的玩具,音量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电动玩具、音响、卡拉OK等相继进入家庭,虽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却给孩子的健康发育带来了隐患。婴幼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不要让小孩模仿大人戴耳机听音乐,这更容易导致听力受损。
不适当的声音刺激可以对人们造成多方面的伤害,比如说:1、噪声对听觉的影响:长期生活在80dB以上环境的人约50%耳聋,经常戴耳机听音乐可以导致永久性耳聋。2、噪声对视觉的影响: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使人眼的敏感性降低、瞳孔散大、色觉和视野异常,产生眼花、视力下降、反应迟钝现象,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3、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能使唾液、胃液分泌下降,造成食欲呆滞而引发消化道疾病。4、噪声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要比安静环境中低20%,营养学家发现噪声使人体的维生素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耗量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很大。5、噪声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噪声会使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出现失控现象,造成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剧烈、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引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6、噪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长时间的噪声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使人容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皮肤病或其他疾病、甚至癌症。7、噪声对睡眠的影响:噪声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连续噪声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熟睡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达40dB时,使10%的人惊醒;60dB时70%人惊醒。睡眠不好将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工作。
耳朵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孩子通过辨别、模仿周围环境来学习语言、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现代医学证明,一旦我们环境中的噪声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大于70分贝会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而孩子如长期生活在超过80分贝的噪声环境,则有可能影响听力,日后还会出现语言发展差,缺乏表达能力与好奇心。所以,保护孩子的听力,清除噪声污染刻不容缓。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