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成为今年“两会”关键词。
“纵览政府工作报告,‘创新\’一词出现了二十多次。‘创新驱动\’、‘向创新要竞争力\’、‘创新要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的锐气与决心……充满了勇于直面问题、矢志改革的担当与智慧;重点新兴产业项目、创意产业园等重要领域和一大批重点工作的创新举措与改革力度,充分表明了政府对全面改革的清晰认识和高瞻远瞩。”
3月8日下午,市人大代表程德权用上面的话语表达自己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感受。在随后的采访中,几位代表围绕各自工作畅谈自己的观点。记者发现“创新”成为频率最高的主题词之一。创新,也成为大家的共识。
市人大代表、山东福泰集团董事长苏希敬认为,过去经济发展靠生产要素、靠投资来驱动,现在已经转变为靠创新来驱动。苏希敬以淄博的陶瓷产业为例道出了创新的价值所在。他说,“同样是陶瓷产品,国外的同类产品价格往往高出我们十几倍到几十倍。我们的产品究竟差在哪里?我看缺的不是材质,不是工艺,说到底缺少的是创新设计。”苏希敬说,创新尽管很难,但这条路必须要走,做好创新工作,企业就不愁没有市场。
市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同样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创新的内容感同身受。他说,“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对传统知识技能的传承上,更体现在对当下社会的创新贡献上;说到底,创新的源头是文化。在新常态下,民族的发展、历史的进程、意识形态的延伸、生产力的跟进,是个错综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一定要在做好历史继承的基础上,用文化的力量来激发创新的源泉,以此寻找更好的路径和方向,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迈向新高。”
在基层乡镇,如何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厂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内涵发展?……随着记者的提问,代表们逐一作答。创新、创新、再创新,让创新引领新常态,成为各位人大代表回答问题时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翟慎学:30年追逐“绿色梦” □本报记者王克鹏通讯员刘新宁牟同保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