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干净、现代化,张店区承载着对“新淄博、大都市”的热切向往;发展实干超前谋划,成就一个个关乎民生的城建亮点;干净明亮的背街小巷,呼应着百姓心中追求幸福的交响;和谐宜居创业,展示出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
森林围城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屏障。
十五花灯辉耀着幸福张店
广场文化成为幸福张店的符号
和平社区小区围合
王舍路改造后整洁宽广“这个路坑坑洼洼了好几年,汽车、自行车都不好走,附近居民意见很大。如今修了以后,又宽又平,大家生活也舒心多了。”在王舍路沿街开店的商户魏大娘如是说。
不仅是路好走了,最主要的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去年4月10日,第三届幸福张店合唱节在彩世界广场拉开帷幕。当晚,来自张店区科苑街道办事处和车站街道办事处的8支合唱团队为现场观众演唱了耳熟能详的经典合唱曲目,演唱舞台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老年朋友更是特意赶来观看,《洪湖水浪打浪》等传统作品更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唱和。
合唱节持续三周,来自张店百支(业余)合唱团为观众表演。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参与。如今,幸福张店为“新淄博、大都市”做了最好的诠释。
对此,张店区委书记王咏说,张店正迎来城镇化大发展、大跨越的重大机遇期,实现高点定位、走在前列的目标,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全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龙头作用,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格局中找准位置,敢于瞄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明确目标、比学赶超,围绕全市“新淄博、大都市”的目标定位,着力塑造生态品牌、干净品牌、现代化品牌,加快建设美丽张店、幸福张店。
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
城市建设顺着民生走
真正的市民生活是在社区,张店区着力整治老旧社区和背街小巷,原来脏乱差的老社区一个个变了样。
张店区委副书记、区长沙向东说:“一座城市真正最具魅力的,是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充满信心。”
去年,张店区住建局把百姓关心的出行作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王舍路改造提升工程、东一路续建工程、老旧小区围合工程、淄博面粉厂以南管道清淤疏通工程、市政协东巷改造工程、共青团东路35号院综合整治工程、背街小巷维修工程等8项重点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除背街小巷维修工程为跨年度工程外,均已竣工。
另外,他们对前几年改造提升的和平、新华、兴东、福宁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路灯维修工程,完成投资20余万元,保证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夜间出行。
新华小区的徐大爷告诉记者:“以前这个社区有几个路灯一直不亮,到了晚上很不安全;今年全部修好了,咱老百姓不管多晚回家也安心多了。”
不仅老旧社区变干净了,一些常年脏乱差让人不愿驻足的背街小巷也靓丽起来。
背街小巷由于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垃圾乱堆放、广告牌匾乱设、道路保洁差、绿化带损毁等问题叠加,在整治和管理上困难重重。
为此,张店区综合整治管理办公室专门出台了相关措施,他们组织城管、住建、街道办和居委会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整治小组,逐条逐巷进行了清理和整治,目标是让所有的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物管小区、自管小区、城中村都将全部进行环境治理,通过提升综合整治及管理标准,实现无卫生死角、无乱堆放、无乱搭乱建、无店外经营、路面无坑洼、管网无堵塞、绿化带无杂草、无死株。
在美食街综合整治大获成功后,张店区总结经验,顺势扩大战果,以点带面,逐街治理。去年以来,张店已对47条主次干道、194条背街小巷、24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一轮治理。
新秀砌的文化墙上,一首首唐诗宋词,一条条生活知识,处处彰显着文化气息……改造后福宁小区建设了多处“文化墙”、健身广场,方便了小区居民休闲娱乐。小区的花坛里,栽植了多种花草。在小区里遛弯儿的毕大妈说:“以前还有人为菜地争来争去,现在下了楼就能看花草,多眼亮。想散心,在小区里就行了。”
路平,灯亮,社区洁净,四通八达,文明敞亮……张店区实施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让老旧小区,居住功能、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惠及居民22744户近10万多人。
安居工程带来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去年,全区37个村(居)安居工程建成4821套,改造面积78.6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2亿元。
棚户区改造是党和政府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他们对建成区内棚户区、老旧工矿区及其居民住房、人口、经济条件、户型、面积、安置意愿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计划从2015-2017年利用3年时间对全区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区及城中村实施整治改造。
同时,他们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张店区住建局摸排统计全区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52户,目前已完成改造安置154户,其中完成修缮加固90户,完成疏离安置63户,完成新建翻建1户。另外,积极督导落实全市危房改造任务,共计85户(新建翻建2户,修缮加固83户),其中低保户残疾人家庭31户,五保户5户,其他贫困户49户,改造面积5346平方米,目前85户已全部完成改造,完成投资107.45万元,提高了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由张店区住建局牵头的道路提升整治工作和小区改造工作效果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是在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事,真正达到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双提高。
幸福就这么简单,它是无形的,却每天感受得到;它是有形的,每天都能看得到。
让森林走向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张店区启动的“森林围城”工程,构筑“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生态格局,城市园景与乡村森林融为一体,蓝天白云共生,青山绿水相映。这是政府对百姓的庄严承诺,也寄托着市民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愿望,承载着人们建设宜居城市的美好梦想。
张店区的“森林围城”工程,为淄博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民生工程历时三年,呈现出巨大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谱写了一曲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自2011年起,张店区开始实施“森林围城”工程,构筑“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生态格局。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种植面积7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0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1.49%,2013年张店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同时,由此带动近10个新兴服务产业,撬动资金将达到10个亿。
“森林围城”工程正充分发挥着它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张店区实现了老工业城区环境污染的成功“破题”。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之用,是天然“氧吧”,一年可吸收灰尘22吨至60吨,又是天然的“吸尘器”。“森林围城”无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精彩之笔。
在张店区房镇镇美达园林,占地近2000亩,其单项投资1000余万元的红豆杉将产生大量负离子;中埠镇投资100余万元发展特色种植,建成“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的试验种植基地。逐步做大做强的地方生态园区,规模大、档次高、综合效益好,充分发挥了其辐射带动、开发特色、服务生态的示范作用,引领张店区“森林围城”工程迈上新台阶。
高档次规划,提升城市品位。张店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规划设计院的专家,高标准制定了“以大型片林为主体,城区绿化为核心,路域绿网、水系绿网、农田林网为框架,镇、村、社区、单位、庭院绿化为单元,片、网、带、点相结合、城乡绿化相衔接”的整体规划。同时广开渠道,按照“谁造林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构建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他们积极鼓励多种主体参与森林围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绿色产业投资热潮。除区重点工程和几个镇由政府出资对边角地块进行了绿化外,绝大部分造林资金由社会投入。在淄博金泰(鲁中)现代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中,先后投入造林资金2000万元,绿化废弃矿坑8公顷之多;大力实施矿山、荒山复绿工程,先后累计投资5600万元,对牧龙山、柳毅山、唐家山新覆土60.6万方,新增各类苗木46.2万株,总面积95.6万㎡。
“森林围城”工程的建设给张店区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苗木培育、绿化养护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的普遍升级,农民实现“双薪”;大面积的森林绿地,净化了空气,涵养了水源,阻挡了风沙。同时,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张店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创建了森林文化广场、森林文化博物馆、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了人民的生态意识。
“森林围城”奏响了生态淄博建设的主旋律,成为幸福张店的一张名片。
建立“大城管”机制
管好处处“大城小事”
“我们盲人按摩店门口的井盖坏了,打电话反映了以后,当天就有人来查看,第二天就换了新井盖。”张店区西五路懿善堂盲人按摩师张师傅对张店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工作效率特别满意。
张师傅所打的电话,是张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城建热线电话。这一系统包括有230余名城市监督员在各责任区不间断巡查,手持集手机、无限网格和GPS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城管通”,随时向监督中心反映、反馈情况;监督中心则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查找核对区域内151135个物化管理部件,在万米单元网格图内,对问题部件进行精确定位,处理问题的效率倍增。
这一省内首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仅是张店区近年来创新城市治理的举措之一。
张店区副区长孔杰告诉记者,“作为‘天大的小事\’,城市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幸福,我们要勇于突破自我,改革创新,解决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顽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张店区着力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理顺体制机制,实现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突击治理到长效治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体制顺、机制活、合力强、效率高的城市治理新体系。
试水大城管,构建区、镇办联动,部门协作,“两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格局。
早在2013年12月16日,张店区宣布成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统一指挥、高位协调。权责下放,管理重心下移。明确了各镇办、园区、街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加强了社区、村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构建网格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格局。
改革“一子落”,换来“满盘活”。如今,大到一条城市道路的维护,小到一处垃圾的清运,在张店区,都统一纳入了城市综合管理。
过去,“没保洁、没保安、没人管”的老旧小区,是所有城市的一块心病。
许多老旧小区建成之初就存在标准低、配套差的先天缺陷,加之物业费难收缴,成为镇办、部门“管不了”、物业企业“不愿管”的“烫手山芋”。
2008年至2012年,张店区先后投资2.04亿元共对13个老旧小区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共改造面积为146.5万平方米。但是由于物业管理没有及时跟上,改造后的环境未能较好地维护和保持。
2013年底,张店区在结合试点和区情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旧社区物业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决定采取财政兜底、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政府花钱为老旧小区群众买服务,按照每户每年130元的标准,为全区249个老旧小区配备简易物业,惠及居民近9万户。
张店区政府花钱购买的“简易物业”,是一种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对辖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一些基础性物业服务的新模式。即赋予镇办“一责一权”。“一责”,就是承担老旧小区属地管理责任。“一权”,就是具有物业管理企业初审权。
简易物业陆续为老旧社区完善了小区围墙、门禁系统,落实了安保、保洁、设施维护等基础服务项目,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对小区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使老旧小区的居民享受到了拥有正规物业管理的社区才能有的服务。
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银都花园小区,尽管居民已经“农转非”,但小区内乱搭乱建、垃圾成堆,社区空地被居民种上玉米、水稻、洋姜等作物,银都花园社区居委会主任商凯介绍,夏天地里还经常有刺猬、黄鼠狼出没,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都草原”。“简易物业”进驻后,银都花园小区清运出500多车垃圾,随后在空地进行了绿化。居民王大妈对记者说:“草原又变成了花园,咱得点个‘赞\’。”
城市出入口美化,同样可圈可点。为了让进出张店的人都能看到一个美丽干净的城市,感受城市的美和文化,张店区投资1600万元,对包括联通路、张周路、309国道、原山大道等在内的进出城区的主干道全部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沿路的村庄、小区和门店环境也被整治一新。
现在的张店城区主干道都干净整洁,交通顺畅,背街小巷都告别了脏乱差,一些开放式的老旧小区也进行了靓化美化,受到百姓一致好评。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张店区城市治理中的新探索、新思路,正在推动中心城区向着“最干净城市”渐行渐近,向着生态、和谐、宜居、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大步进发。正如张店区委书记王咏反复告诫广大干部的一句话“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关乎我们城市的发展走向”。
幸福张店,就是由一条街道、一个社区、一条道路、一盏路灯等等这样的城市细胞组成,就是由老百姓的一件小事、一个诉求、一个愿望、一种参与等等这样的大城小事连在一起。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