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3月8日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2015年预算草案报告,2015年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9.23亿元,增长5.7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7.94亿元,增长4.5%。梳理发现,201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接近300亿元,与2011年相比,年均递增12.8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2011年的1.35倍,年均递增10.60%,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记者了解到,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方向,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市级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项目为:
15.67亿元投向农林水事务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提高农业防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激励机制,健全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健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等。
16.99亿元
投向社会保障和就业
继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5元。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继续增加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落实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政策。将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80元。继续落实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农村幸福院、乡镇敬老院建设。开展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困难群体就业,搭建好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11.80亿元
投向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
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助标准由年人均35元提高到40元,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支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推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免费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实施,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机制等。
18.27亿元投向教育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支持淄博新区学校、淄博体校新校区、市实验幼儿园建设,改造提升乡村少年宫。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加大各级各类人群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健全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资助覆盖面扩大到15%,将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助学金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从制度上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就学。
4.12亿元投向住房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和向国开行融资力度,支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76套、棚户区改造35496套(户),有序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从“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利用A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建设和租赁补贴并举。
3.44亿元投向科学技术
支持创业创新促进工程实施,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引导支持机制,支持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推进开放式创新中式基地和创新孵化器建设,打造优质创新平台。
3.82亿元
投向文化体育与传媒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动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落实和完善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财政支持政策,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休闲产业。
11.34亿元投向节能环保
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推进生态淄博建设,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支持推广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推进重点燃煤行业的深度治理,搞好扬尘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推进节能工程实施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支持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深入实施污染源深度治理和再提高工程,推进“清水润城”工程实施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9.54亿元投向城乡社区事务
搞好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并足额安排偿债资金,积极支持淄博新区景观水系、文化、教育等重要功能区块的规划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强城乡环境建设,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实施,健全市政园林设施管护和环卫保洁长效保障机制。推进以省、市示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7.58亿元
投向资源勘探电力信息
和商业服务业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点扶持化工、机械、建材、冶金、轻工、医药、纺织等七大主导产业,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新医药、新信息、新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新的重大增长极。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的融合互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加快服务业进园区、成规模、集群化。
(晚报记者赵瑞雪)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