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鹏
法律篇,篇篇充满正义;散文篇,字里行间飘逸;工作篇,敞心掏肺显情意。这是我字斟句酌读完鹿奉俊新书《瞬间四十年》后的初步归纳。
与鹿奉俊老兄的相识,纯属偶然。1996年春天,正是花儿绽放,鸟儿歌唱的季节。作为市第十一批下派干部,我和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刘先宝、市委宣传部讲师团团长毕建国、省陶瓷公司团委副书记孙启友一起被分配到焦裕禄的故乡——博山区崮山镇,为期两年。由于单位领导重视,加上需要携带被褥等,各单位领导亲自跟车送我们到镇上。到达崮山镇时,已近中午。寒暄交接时,才知道陪同刘先宝来的是鹿奉俊。他当时是中级人民法院的副县级审判员,后来担任法院办公室主任。天生的浓眉大眼,英俊潇洒。午餐席间,大家交流甚欢。鹿主任言谈幽默,举止文彬。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本来没有工作关系的单位,却因下派干部把个人和单位连在了一起。在两年的下派日子里,因为有刘先宝派友的缘故,鹿主任多次代表法院领导到镇上看望我们。有时候则以下派辛苦为由在周六、周日请我们在张店撮一顿。作为单位办公室主任,鹿奉俊不仅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迎来送往等方面滴水不漏,而且在业务能力、开拓创新等方面也技高一筹。不但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自身建设更是有声有色。愣是在“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办公室主任位子上干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他本人多次立功受奖,让我们很是佩服。他本人热爱文学,不但写出大量新闻稿件宣传法院工作,还写了大量文学作品,为文坛注入“活水”,赢得读者喜爱。正应了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老话,由于我亦喜爱写作,以致我们下派结束后多年,个人联系仍然不断。直到他提升走向淄博高新区法院院长的位子后,出于不给他增加麻烦的考虑,来往逐渐减少。
前些日子,突然接到奉俊兄的电话,说是离岗后自觉调整心态,拟出本书,总结一下即将结束的四十年工作里程,答应签送我一本。放下电话,我心下琢磨,别人家出书,大都是在位时推出,其“内涵”和“外延”不言而喻。奉俊兄你选择离岗后出书,就算“挂羊头卖羊肉”,有谁光顾你的“摊位”?作为置身官场多年的单位“一把手”,没亲手杀过猪,也亲自养过猪吧?小时候养过的也算。当然,吃猪肉有风险,看猪跑不失为娱乐的妙招。因此,当我拿到奉俊兄的《瞬间四十年》后,并没有“先睹为快”的心情,而是权做工作之余的“消遣”。但当我一篇篇读完图文并茂近三百页码的文字时,我的心中渐渐升华出崇高的敬意。
文如其人。奉俊兄从基层干起,一步步靠实力和能力走进市法院,脚正鞋正,为人正派,在亲朋好友中口碑甚好。其文字功底深厚,文采飞扬,清新缕缕,柔中带刚,常有美文见诸报端。《瞬间四十年》,是鹿奉俊参加工作40年的文字硕果。全书分“法律篇”、“散文篇”、“工作篇”三部分。绝大部分文章是他不同时期在不同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发表过的作品。法律篇的26篇文章,大多是与其法院工作密切相关的,每篇对案件的叙述力求准确无误,对案件的分析力透纸背,对案件的警示作用举一反三,最后归结为对正能量的推崇、呼唤、倡议,表达了对正义的颂扬;工作篇的17篇文章,主要是对一些社会政治、经济重大问题的调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做好工作的体会、感悟,表达的是关爱、关心,流露的是对人生工作美好的亲情和友情。我最喜爱的是“散文篇”。本书中,共收录作者26篇散文。其中,反映故乡的占了绝大部分。所谓散文,形散神不散,无不真情流露,词达胸意。或风轻云淡,或响遏行云,或飞流直下,或溪水潺潺------,看似天马行空,实为大圣掌控;看似信手拈来,实能勾魂摄魄;读时击案而歌,读罢难掩其卷。散文谁写不重要,写得如何很重要;官帽乌纱不重要,能否闪光很重要。前些日子,在《齐鲁晚报》看到铁凝写的一篇文章,叫“记住乡愁”,说她在书市看到一本《记住乡愁》,作者并非大家名记,只是被书名深深吸引,便毅然买下,读后有感而发。可见好的散文,都会引发好评。亦说明故乡题材散文的永恒魅力。奉俊兄的散文,飘逸着故乡泥土悠悠的芳香。在他眼里,家乡的山水、草木皆有灵性。于是,写山,山被写得有棱有角;写水,水被写得水波荡漾。故乡的人,个个跃然纸上。他的散文有的很短,几百字,但文辞优美,语言独特,朗朗上口,令人爱不释手;有的很“土”,正如“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朴素中透出清新与隽秀,清水芙蓉,拙中见奇,百读不厌;有的纵横驰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风卷残云,读来震撼。无疑反映出奉俊兄深厚的文学积淀。在当下人人都会写,个个能文章的“高原”时代,奉俊兄正打点行囊默默向“高峰”登攀。
关于《瞬间四十年》的起因、过程,奉俊兄在“后记”中已阐明,无需复述。人生不过一两个四十年,有阳光普照,有霪雨霏霏;有鲜花盛开,有荆棘丛生;有锦麟游泳,有樯倾楫摧;有高原高峰,有峭壁悬崖;有只身孤旅,有风雨同舟;有旷日持久,有昙花一现;有引吭高歌,有掩面而泣,西天取经,八十一难,最终期待的是结果。我们需要时代的记录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奉俊兄一直在记录时代。要说《瞬间四十年》有什么不足的话,我以为,奉俊兄太过死板地“照抄照搬”了经过各级编辑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后的刊发之文。也许,如果把当年发往各级报社的文章原稿“影印”到书中,效果或许更好。期待离岗后的奉俊兄“中间小谢又清发”。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