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他和他的诗歌带给淄博一股“青春正能量”;
时隔一年,就在今年读书节大讲堂举行的当天,他却挥手作别了他用生命去热爱的世界。
他,著名诗人汪国真,带着诗歌去天堂,留下美好在人间……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汪国真
汪国真在去年的讲座现场
昨日,在第八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现场,正当淄博的爱书人再一次沉醉在由文学大家坐镇的文化殿堂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病离世。犹记去年此时,汪国真莅临第七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为淄博人带来主题为《微笑着走向生活》的文化讲座,掀起一阵“诗歌旋风”,也让无数为之倾倒的爱诗人吸取了满满的“青春正能量”。
讲座中他曾说,诗歌不死。
愿在天堂,他依然有诗相伴。“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
听汪国真讲座
感悟诗从生活中来
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淄博市读书节大讲堂上,汪国真与读者分享了自己从事创作以来的体会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说,自己的诗,从生活中来。
讲座中汪国真说,1988年他应邀到杭州参加一个笔会。“那天濛濛细雨,走在西湖边,我对美景赞不绝口,陪我前往的这名工作人员却表示:其实西湖看多了也就那样。”汪国真说,这样的对话起初让他十分诧异,不过很快也便想明白了,于是便创作了诗歌《旅行》。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我们眼中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令人向往的,但当地砍柴人也许并不意识到美,所以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对大家说,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诗,关键在于捕捉、提炼、升华。
汪国真的诗歌更多地被用于生活中,而其中的很多诗句都已成为励志箴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去年的大讲堂上,汪国真为大家讲述了著名诗歌《请你原谅》《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诗歌的创作经历,有的引人深思,有的让人微笑,整个大讲堂气氛融洽。随后,汪国真又从艺术是相通的、诗是含蓄的、诗是夸张的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并讲述了自己的艺术经历。
读汪国真诗歌
记忆里的青春永不老
记者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去年晚报刊登读书节大讲堂要邀请汪国真来淄博的消息后,在全市引发了一股诗歌热潮,一时间汪国真的书洛阳纸贵。从50后到80后,人们回想起来自己的青春岁月,那捧着一本汪国真诗集点灯夜读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汪国真的诗歌被众人所熟知,那种传递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正能量,那种将青春留在诗歌字里行间永不腐朽的记忆,让人们对这位不老诗人心怀敬意。当时有很多读者给晚报打来电话说,读汪国真的诗是一种情怀。
70后的牛兆海先生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平常也喜欢创作诗歌。去年读书节活动现场,牛先生拿来了三套汪国真诗歌的系列明信片,他告诉记者:“这是92年我高中毕业时买的,当时买了很多都送给同学了,我自己就留下了三套,这次能让汪国真老师在这三套明信片上签上名字,也算是对我高中时期的一些怀念吧!”
去年大讲堂举办前一周,22岁的大学生赵丽丽收到了妈妈寄来的一个笔记本,本子里是一首首妈妈用蝇头小楷抄录的汪国真的诗,有些圆珠笔笔迹已经有些看不清了。赵丽丽让记者为其照了一张和汪国真老师的合影,便迫不及待地用微信发给了妈妈,母女共同分享和偶像合影的喜悦。这一本本签过名的新书,十几年后书页也会泛黄,字迹也会模糊,但就像牛先生说的,读汪国真诗歌,记忆里的青春永不老。
忆汪国真淄博之行
谦谦君子翩翩风度
汪国真来到淄博后,先后在读书节大讲堂、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十一中等地连续举办了三场讲座,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但由于在淄博仅有一天半的时间,紧凑的行程让工作人员都疲劳不堪,更不用说主讲人汪国真老师了。然而汪老师每场讲座都详细认真,没有丝毫折扣,而且为人亲和、低调谦逊。对于此,淄博十一中老师张敏深有感触。
汪国真上午在学校举办讲座,下午就要赶火车,时间十分紧张。“前一天汪老师连续举办了两次讲座,已经非常疲劳了。但学生们坐好后,讲座一开始,汪老师仍旧激情饱满,感染了全场人。”张敏说,当时的讲座还吸引了很多家长的参与。“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汪国真的诗就是他们的青春记忆。”
汪国真的诗充满了青春向上的激情,讲座的题目也正是“青春正能量”。张敏说,汪国真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上来与他合影,向他请教创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学生拿着自己创作的作品给汪老师看,汪老师都一一点评,耐心指点,学生们收获良多,他对待学生的那种真情让大家都十分感动。”
昨天早上七点,张敏在看新闻时得知了汪国真逝世的消息。“特别意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张敏说,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妒英才吧。“学校学生们主办的《风华》杂志正准备出版,封面杂志名正是汪国真老师去年为学校亲笔写下的。我想这也是他对学生们的期望,希望他们风华正茂,不负青春。”
诗歌仍在,但斯人已逝。汪国真老师离开的很突然,但留下的更多。他在诗里留下了自己的生活,也留住了读诗人的青春。就像他所说的:“客观来说,目前诗坛已经被社会边缘化了。20年前我在随便一个书报亭都可以买到诗刊,但现在基本很难买到了。那么是不是现代人都不读诗了呢?我看不尽然,从1990年至今,我的诗集被连续盗版20多年就是个证明。”
现在我们也可以告慰地说,斯人已逝,诗歌不死。
汪国真老师,一路走好!
(晚报记者孔晓文沙红翠)
去年,热心读者在现场为汪国真送鲜花
汪国真的精彩演讲让现场掌声不断
讲座现场,热情粉丝排队等签名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