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掘传统中医特色,大力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引进现代设备添力传统康复……
临淄区中医医院的发展格局,生动勾勒出有着3000年文明史的中医在当代的特色惠民之路。
特色中医:让每个百姓看得好病
继续发掘中医药的传统优势特色,是临淄区中医医院永恒不变的发展宗旨。
多年来,临淄区中医医院在中医药优势发挥上,已形成相当丰厚的品牌积淀。如针灸科在原有针灸推拿疗法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电疗、微波等一系列新疗法,在颈肩腰腿疼痛治疗上享有很高威望;骨伤科对骨伤患者采取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法,痛苦小,花费低,深受患者欢迎;妇科从第一批老中医李荣光开始,师承至今已有三代,在不孕不育、妇科慢性疾病治疗上积累了大量独到经验,慕名前来的青州、东营等地患者络绎不绝;肛肠科利用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疗法,让大批肛肠疾患减轻痛苦,回归健康;儿科的“大张、小张”两大夫,以独到的推拿手法成为无数临淄百姓心目中的良医妙手。
“这些皆是医院目前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典范。”路世勇告诉记者,今后医院在中医药服务上将主抓两大方向:一是预防保健服务,即利用现有中医药优势,开发一系列中药推拿、熏蒸、泡澡、足疗等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中医的“治未病”优势。二是立足传统中医药收费低廉的优势,多推广临床疗效显著的小妙招、小验方,让每个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医养结合:为养老铺就新出路
医养结合,是医院顺应民众需求开发的另一种服务模式。
“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让养老成为当前严峻的社会问题,单纯的社会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为老龄社会探索了一条新出路。”路世勇告诉记者。
2010年,基于现有的医疗条件,医院开设20张床位,用以收治卫生系统内半自理与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料该服务推出后,大有一床难求之势,短短几年间床位增添了100多张,却仍远远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百姓需求。“我父亲患心血管病多年,一到季节交替时就容易病情恶化,家里人很是忧心,住到医院来之后,遇到哪里不适马上就有大夫检查诊治,把老人托付在这里我们很放心。”半年前住到医院养老中心的边成河老人的家属告诉记者。
“临淄区中医医院下一步将顺应百姓需求,进一步整合扩大养老床位,并根据老人的健康自理程度,将楼层分开,同时强化对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关注,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在这里放心养老、快乐养老。”路世勇向记者憧憬。
中西康复:令生命尊严站起来
康复是中医自古的优势所在,也是临淄区中医医院近年来一个重点发力方向。
临淄区中医医院的康复工作在淄博市开展较早。1993年,国内康复医学刚刚兴起,医院便开始探索“一院两制”发展中医康复事业的新路子,并与临淄骨伤研究所联合成立“临淄康复中心”。20余年发展,康复科在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领域已形成品牌,深受当地百姓信赖。
但受近十年来发展滞后的影响,临淄区中医医院在现代康复设备投入方面还刚刚起步,现代康复手段比较薄弱。对于这个劣势,路世勇的看法积极又客观:“目前医院康复科缺乏的主要是现代设备与场地规模,这两个条件成熟,依托深厚的传统康复优势及人才基础,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品牌便可迅速塑造起来,康复科也将能够让更多百姓摆脱疾病的困扰,享受到生命应有的尊严。”
“医疗服务的终极目的是让百姓满意。”路世勇总结,为强化对满意度的提升与管理,中医院自今年初设立随访办,近一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满意率几近百分百,完全超出了预期。
“下一步,医院还将立足自身优势,做大养老服务,让医养结合模式在全区普及,使更多百姓从中受益。”路世勇如是说。
伴随临淄区中医医院的崛起步伐,在中华文明传承中功不可没的国粹中医,势必在新时期,在这片中国医学起源之地迸发出特有的惠民力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