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淄博市召开的2015年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会上,来自全国9个省的近200名参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博山区承担的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对该区通过扶贫开发成功实现5.2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2年至2014年,博山区共实施省市专项扶贫开发项目41项,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260万元;实施太河水源地生态产业项目85项,总投资4.43亿元,通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整村推进、***,趟出了一条纯山区县以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奔康、全民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今年,该区又计划总投资19亿元,建设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项目,建成后可满足4万名老人养老养生居住需求,提供5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近3000户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万亩山林增效、2000余亩土地增收。
振奋人心的,不仅仅是亮丽的扶贫“成绩单”。近年来,博山区以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老工业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尝鲜“PPP”
巧借民资“注活水”
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项目占地面积430亩、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现已完成前期筹备。该项目是淄博市区县层面上唯一列入山东省政府首批PPP项目推介名单和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
在运用PPP模式发展养老产业领域,博山能成为国家示范和样板,并非偶然。区长任书升介绍说,博山作为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区,随着矿产资源枯竭和体制机制转轨,众多国有企业关停并转,经济转型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凸显,“三农”及各项重点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原有融资规模和实际效益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面对困境,博山区创新发展思路,深入研究国家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政策,积极探索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对存量及新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梳理,集中在市政道路、养老医疗、小城镇建设等领域策划PPP项目并组建了项目库。据了解,博山区现已储备PPP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62.92亿元,目前除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外,万福路、谢家店应急供水2个项目也已确定社会资本方,其中投资4.5亿元的万福路PPP项目已破土动工。项目全部实施后,政府2.92亿元资金将有效撬动60多亿元社会资金,在极大缓解财政压力的同时,也为民间资本开启新投资领域,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公众利益多赢效果。
抢抓新机遇
产业转型“加速度”
作为中国陶琉名城,博山区抢抓淄博市成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推进传统行业向战略性新兴行业转型。
2014年,该区的淄博工陶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高碱触控玻璃用功能陶瓷项目、宇海电子陶瓷有限公司压电陶瓷系列生产项目,分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700万元和400万元;淄博工陶引进的王志义教授和宇海电子引进的刘光聪、迟瑞东博士,通过2015年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计划专家评审。今年,该区又上报了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万乔集团、晶鑫科技等12家企业的9个项目和3个课题待批。
博山区打造新型功能陶瓷产业集聚区的步伐也在加快。园区规划面积2000余亩,依托博山高新技术创业大厦,分别投资3303万元和4520万元,建设新型功能陶瓷创业孵化中心、新型功能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同时,计划投资8000万元在园区内规划500亩土地,新建标准化厂房和仓库用于孵化中心企业成果转化,为博山区和周边区域实施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元器件质量等方面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国地税“联姻”
办税不再“两头跑”
“早先往往折腾大半天的事,眼下仅一刻钟就办妥了,改革真是出效率,往后没有理由不好好纳税!”近日,山东汽车齿轮总厂锻造二分厂会计李志建,在当地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大厅办完税后感慨地说。
今年,博山区围绕打造“三最城市”目标要求,全面优化发展环境。该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三证合一”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地税联合办税新模式,并在市财政局和国地税的支持帮助下,从提出动议到正式落地,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在全市首家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地税“联合办公、统一征税”。国地两税“联姻”,纳税人可就近选择办税服务大厅办理国地税相关涉税事项,切实体会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的便利,提升了税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构建起了税收管理服务新格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博山区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工业强市30条’,以打造‘三最\’城市为抓手,紧紧围绕‘北工南游\’总体布局规划,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进一步加快老工业区振兴步伐。”区委书记许冰表示。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