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向业务员讲解办理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的利好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商签的首个自贸协定。一个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一年多时间就为淄博企业带来了百万美元红利。更重要的是,中瑞自贸协定使我国产品通过瑞士进入欧盟市场,避开欧盟关税壁垒,享受更多关税优惠及贸易便利。
近年来,淄博市部分行业出口急转直下,背后多有关税成本之外的因素在作祟,如水涨船高的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技术人才的流失等。所以,要想更多地获取自贸优惠政策的红利,练好内功是重要前提。
□本报记者薛燕
通讯员刘晶晶吴国瑞
2014年7月1日《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起至今年9月底,淄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为全市出口企业签发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书376份,签证金额2016.75万美元。以5%的平均关税优惠计算,凭借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书,淄博出口产品已享受瑞士方面关税减免100多万美元。
手握“金钥匙”掘金自贸区
自贸协定实施一年间,瑞士对中国出口增长3%,自中国进口增长超过4%。就具体产品而言,中国对瑞士出口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械器具及零件、化学品、箱包、光学仪器设备等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期,中国从瑞士进口的机械设备、手表、生命科学技术产品、医药品、金属加工机床、汽车零配件等也增长较快。而同期瑞士对全球其他国家出口增长仅是0.4%,中国对其他欧洲国家出口增长也比较低迷。
根据协定安排,瑞士对中国99.7%的出口品在协定生效之后立即实施零关税,中国也对瑞士84.2%的出口品最终实施零关税。自贸协定中瑞士方面降税幅度较大的产品包括化工、纺织品、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和金属制品等,都有利于淄博市优势产品向瑞士出口。协定实施一年多以来,淄博市对瑞士进出口贸易借力中瑞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外贸企业对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充分利用,全市列入瑞士减税清单内出口产品在瑞士市场的竞争力大为提高,同时淄博市企业从瑞士进口中方减税清单内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互惠关税减免对进出口的促进效应充分显现。
借着自贸区建设的东风,淄博市进出口企业也积极开拓瑞士市场,淄博市对瑞贸易实现了稳步增长。据淄博海关统计,自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淄博对瑞士出口贸易额约为1741万美元,同比增长70%,主要出口产品为有机化工品、玻璃及其制品,占出口总额90%以上。今年上半年,淄博从瑞士进口贸易额约为460万美元,同比增长13.5%,进口货值较大的产品为存储器的集成电路、包装机及纺织机器。
为确保全市进出口企业及时申领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在瑞方顺利通关,应享尽享关税优惠,淄博检验检疫局通过加强政策宣传、重点帮扶、简化审批手续、设立绿色通道、开展专项培训、建立反馈机制等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了企业输瑞产品应享尽享关税优惠。通过比对淄博市中瑞自贸协定实施一周年的检验检疫签证数据与同期对瑞士进出口贸易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目前,仅淄博检验检疫局中瑞自贸区原产地证签证金额已占同期全市出口瑞士贸易额的83%,如加上贸促会签发的中瑞证书,实际利用率远远大于这一数据。淄博外贸企业正紧握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这把“金钥匙”,开启欧洲市场大门,掘金自贸区,享受关税优惠及贸易便利。
借瑞士“跳板”拓欧盟市场
虽然淄博市不少企业已经享受到了自贸区的政策红利,然而,中瑞自贸区的优惠政策红利还远不止于此。
“以前我们出口瑞士的产品,瑞士海关要征收8.5%的关税,中瑞自贸区协定正式实施后,产品凭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可享受瑞方零关税,降低了客户采购成本,无形中增强了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货物在瑞士通关也更加便利和顺畅。”淄博永华陶瓷有限公司外贸部负责人、公司副总经理徐成森介绍说。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该公司共申请签发中瑞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37份,签证金额8万多美元,出口产品据此可享受瑞方6900美元的关税减免。
据介绍,由于欧盟对中国出口产品普惠制已经终结,加上欧元贬值,使出口欧盟的货物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得出口难度加大,日用陶瓷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永华公司共出口瑞士日用陶瓷制品17.34万件,出口额4.93万美元,同比数量增长116%,货值增长144%。在国际经济环境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能够保持这样的水平着实不易。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下,公司对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较好利用。
瑞士虽然是非欧盟国家,但与欧盟同属欧洲经济区,实行自由贸易。中瑞自贸协定对我国产品通过瑞士进入欧盟市场,避开欧盟关税壁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在了解到该公司大部分产品都是直接出口到欧盟后,淄博检验检疫局派专人为该企业做了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的深入讲解,指导企业积极开发瑞士新客户,凭借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及瑞士与欧盟的自由贸易政策便利,在贸易谈判时促进双方合理定价,打开更广阔的欧盟市场。徐经理表示,公司将进一步挖掘中瑞自贸区优惠政策潜力,加快转型升级与市场多元化步伐,以瑞士为“跳板”,进一步开拓欧盟市场。
“自贸”优惠多红利在“内功”
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自贸伙伴已涵盖了五大洲,包括东盟十国、巴基斯坦、智利、秘鲁、新西兰、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其中,中韩、中澳自贸协定预计明年初正式生效。
“虽然自贸区优惠政策有着诸多利好,然而,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关税的降低只能让出口企业暂时减轻成本压力,如果内部症结不解,自贸协定带来的红利势必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消解。”淄博检验检疫局检务科马效冰科长介绍说。淄博市部分出口行业近年来急转直下的态势背后,还有许多关税成本之外的因素在作祟,如水涨船高的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技术人才的流失,产能过剩导致的以相互压价为主的恶性竞争引发的国外反倾销。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技术创新、成本管控、产品升级、市场规范,比贸易壁垒的消除更重要。只有实现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自贸协定才能发挥其应有效力。零关税不等同于零门槛。开拓自贸区新兴市场的前提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标准。如果这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即使是零关税,产品也可能被挡在门外。
淄博检验检疫局提醒相关外贸企业,应持续关注自贸区建设进程,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未雨绸缪,把握商机。应主动了解我国近几年签署的自贸协定的最新政策动态,掌握自贸协定产品降税清单和降税进程,适时调整进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强与进口商沟通,将自贸区关税优惠作为贸易谈判筹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受惠产品出口,创造双赢结果;通过签证部门提前知悉优惠原产地证的备案申请、签证申请等办事程序,及早申请备案,及时办理自贸协定原产地证,同时积极利用进口优惠产地证,享受关税减免,降低出口成本。此外,出口企业也要在技术创新、成本管控、质量提升、规范竞争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以确保在出口至我国自贸区伙伴国家时能够享受相应关税优惠和贸易便利;有条件的企业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自贸区提供的便利条件吸引外资,并进行对外投资的合理布局,积极展开多种方式的对外合作,逐步提升企业管理和品牌运营能力,营造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以自贸区伙伴国为“跳板”,深挖优惠政策潜力,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