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淄博师专附属小学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依托教育科研工作助推了办学品位的提升。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科室为责任体的教育科研机构,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艺体、信息技术和综合五个教研组,教研组每周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汇报交流一次,并纳入学期考评。学校提出了“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方向,鼓励每位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发现问题,在学校申请的省市级课题中确立自己的子课题,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实行研究成果汇报制,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定期进行汇总交流,对于优秀研究成果在学校《青蓝萃》发表,同时纳入教师的学期业务考核。学校设立了专项科研奖励基金,对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策略,定期开展“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每学期派遣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并通过培训成果汇报的形式,完成内部的“再培训”,使更多教师共享培训成果。启动“青蓝工程”,要求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从备课、上课、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一对一”互助帮扶工作,并通过“校干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达标课”等形式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一流的师资保证了一流的教研成果。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的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培养”课题研究中,营造了实现教学、办公、管理、信息化科研四网合一的研究环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与“英特尔未来教育”有机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名师生在省主题网站设计、NCO教学设计大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等各类比赛中获奖。在山东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和淄博市教研室丁华芳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识字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评价”三个专题的研究,多名教师的研究成果在省小学语文研讨会上交流推广,四名教师参与了多元智能系列教材的编写。在《交互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中,课题研究成果获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二等奖;有10余名教师在新技术新媒体课例、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两名教师获首届全国生本课堂大赛一等奖,5名教师在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会上执教公开课,三名教师取得生本教育指导教师资格,五名教师获全国生本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四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过程中,有90余名同学出版个人习作专辑。在“关于小学生习字育人教学与实践的研究”中,1名教师的研究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发表,4名教师参与《诵读与写字》教材的编写,20余名教师和10余名学生在省市各类书法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其中刘钢老师制作的写字教学软件,重点对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常用汉字及其书写要点、汉字结字要点、汉字结构规律及临帖方法做系统的讲解和演示;吕跟华、司涛两位老师师制作的写字微课配合鲁教版语文教材已成体系;陈秀锦和刘钢两位老师做的书法微课程资源分别入围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评选。多位教师开设了微信公共账号,时时处处指导学生写字,真正实现了反转课堂。学校因此被评为淄博市首批书法教学示范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先后组织了放眼欧美、走进澳洲、面向日韩、牵手港澳台等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有50余名师生“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中国看世界”,研究成果先后在《现代教育报》《小学教学》和省市电视台报道。
一流的课题研究成果也促进了一流骨干教师的涌现,现该校已拥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教育创新人物1人、齐鲁名师1人、省教学能手2人,淄博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教育创新人物1人、市区教学能手8人、市优秀班主任2人,学校被评为淄博市教育科研示范校。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