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进养猪场、养鸡场,到处都臭烘烘的,氨气、硫化氢更是刺鼻难闻。因为传统养殖规模小,缺乏粪污集中处理场所和自动清理设施,更缺乏先进的技术措施,加之场所规划不合理、养殖户环保意识差,畜禽粪便污物无法及时处理清理,随意排放、堆积,导致养殖场周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令人退避三舍。
然而,记者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畜禽养殖异味整治现场会上,却有了迥然不同的发现。
这里是淄博市养殖场除味试点之一——淄川岭子胜祥养猪场,圈舍内外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粪臭味。“市畜牧兽医局与我们合作,开展微生物发酵除味试验。一是用稀释的微生物菌种喷洒猪舍及粪污,二是用添加了微生物菌种的饲料喂猪,试验非常成功,达到了除臭除味的预期效果。”淄博瑞光正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场介绍说,生物菌种进入猪体内繁衍生长,在胃肠道形成生态优势,抑制腐败菌活动,还有利于畜禽吸收营养,减少发病率;菌种喷洒在排出的粪便上,以氨、硫化氢等为营养发酵,减少粪污中的腐败产生。
近年来,淄博市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农牧结合、生态发展,资源利用、产业循环”为路径,积极探索生态畜禽养殖新模式,创新推广微生物除味、发酵床养殖、生产有机肥等先进技术,着力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使养殖业在保持高产、高效的同时,加快向“环境友好、生态环保”转型。
“发酵床养殖,就是将微生物菌种和稻壳、木屑等按照比例混合培养后,铺垫在养殖舍内,畜禽排泄物很快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发酵分解,达到除味除臭目的。”畜牧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畜禽通过食用部分垫料,还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机体生长,减少疫病发生。自然发酵处理是一种“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循环发展模式,畜禽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沼液、沼渣用作种植业的有机肥料,农产品加工废弃的下脚料再经微生物分解,成为牲畜的饲料,形成综合循环产业链。
为积极配合全市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工作,淄博市相继开展了畜禽养殖粪污整治和畜禽养殖异味整治专项行动。全市畜禽养殖及屠宰异味点源共有2302家,截止到11月底,已治理、取缔1701家,其中禁养区内取缔搬迁774家、禁养区外治理整治898家、屠宰企业治理整治31家,完成率分别达到76%、72.8%和62%。
市畜牧、环保部门相互配合,指导各区县制定养殖区域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并严格督导落实。畜牧、发改部门联合,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20万元,对14处奶牛规模养殖场实施了改建扩建;申报省级高效特色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和生猪产业健康养殖示范县项目各1个,申请省财政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和粪污治理。
同时,淄博市加快落实禁养区外规模养殖场“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技术措施,已完成改造的规模场户达到80%以上,在干粪堆放池、沼气池、污液储存池、畜粪收集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上,严格质量标准,确保粪污达标排放。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同志表示,要坚持标本兼治,努力夺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更大成效。特别要强化政策引导,今后凡申报市级以上畜牧类财政扶持项目,畜禽养殖企业要将粪污处理作为建设或改造的重要内容,按照生物除味模式进行治理,否则不予立项。项目验收时也要作为一项重要依据进行考核。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