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加快奔梦步伐 池上镇:全力打造鲁中国际慢城 □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李天三 田蕾

来源:淄博日报 2015-12-07 18:15   https://www.yybnet.net/

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淄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连华,陪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视察池上镇中郝峪村乡村旅游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会——中郝峪村观摩点鲁中农家乐发源地,国家乡村旅游示范村中郝峪村,以崭新的姿态迎来八方游客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鲁山第一村上小峰村,打响“鲁山茶乡”旅游品牌,努力实现脱贫奔康鲁中国际慢城:“五朵金花”之一——池埠菜地,正在建设中的老博山小吃水巷出口美国市场年产量1500吨的淄博山珍园食品有限公司速冻桔梗产业园提升项目建设基地池上菌棒出口韩国,带动600户农户脱贫奔康。图为年产150万袋菌棒的博山池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投资2.1亿元的志公山乡村旅游体验区正在建设中鲁中慢城迎宾鸿运大道万亩桃花溪生态创业园引得如织游人包村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家庭国家改革扶贫试验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积极争创国家级旅游强乡镇,全力打造“鲁中国际慢城”,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日益提升……近年来,位处博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池上镇,以全市“一个定位,三个着力”和区“北工南游”战略布局为指引,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以淄博市“十万农户脱贫奔康”为平台,按照“产业大连片开发,大品牌建设,大市场开拓”为发展思路,以山东地理中心为载体,以建设“齐鲁之心”、“五朵金花”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和谐新池上。

绿色产业强支撑

为推进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池上镇立足原有整建制有机农业基础,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园区农业、绿色农业、“一村一品”等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动农业向特色产业突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发展方向迈进。

农业重点项目不断投产达效。今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淄博山珍园食品有限公司新建“淄博优质出口桔梗产业园提升项目”,完成一期建设投资3500万元,建成加工车间12000m2,恒温库3000m3、低温库3000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淄博龙霖农业公司特色种养殖与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已完成投入900万元,整理河道1公里,新修道路2公里,建设蓄水塘坝2处,新增蓄水量7000m3,建设红心猕猴桃栽培大棚6个,种植大榛子50亩。投资700多万元实施“社村联建”项目,进行桔梗、蜂蜜等农产品深加工,新建车间700m2、3000m3冷库1处。上园茶厂实施优质高效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为鲁山青峰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连续三年来,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实施荒山造林、核心区绿化、长江防护林及中幼林抚育系列工程,同时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成功试种栗树菇并发展300余亩的栗树菇产业示范园,包括栗树菇在内,池上板栗、核桃获得中国林产品展览会金奖,提升了池上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池上镇林果产业基地面积达7万亩,其中桃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板栗2.4万亩,核桃5000亩,杏林8000亩;林果产业标准化示范园达到10个,发展林果专业村26个,全镇林果产业总收入3亿元。

农业品牌闻名远播。池上镇始终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池上镇作为全国桔梗加工出口的最大集散地,从事桔梗加工进出口企业有14家,产品占韩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速冻桔梗抢占美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年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池上桔梗”先后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注册。

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日趋成熟。池上镇积极推动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在壮大淄博山珍园、淄博黑五类等本土企业的基础上,成功引进山东豆禾、山东上水、山东龙霖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建立了“龙头+基地+农户”、“市场+农户”、“基地+农户”、“企业+村庄”等多种有效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途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池上镇“一镇多业、一村一品”的格局逐步形成。

扶贫开发破瓶颈

自市区开展“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以来,池上镇借势借力,积极探索,落实到位,全镇的脱贫奔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镇切实发挥扶贫改革试验区方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全力抓好总投资1800多万的上小峰、赵庄、池埠村3个村的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优先做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运输和灌溉条件,认真架构试验区项目主体组成和分配机制,融合各方产业资源优势,凸显村域特色,形成独一无二的且具有持续健康发展活力和较强自我盈利能力的产业聚合体,并发挥其可行性、可复制、可持续的辐射带动效应。

畅通扶贫渠道。积极对上争取各行业主管部门帮助策划实施项目,三年来,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1.2亿元。今年投资2965万元的太河库区项目已基本完成。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策划实施扶贫项目16个,涵盖所有省定贫困村,可完成投入700余万元。硬化镇村道路100余公里,治理河道1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千亩。林田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

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脱贫模式。10月29日,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会在上小峰村和中郝峪村进行考察观摩,对池上镇积极探索旅游扶贫与扶贫资金入股收益分配的工作思路给予充分肯定。中郝峪模式被作为旅游脱贫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上小峰、赵庄、池埠3个试验区也制定了相应的旅游脱贫方案,现全镇有一定接待能力和规模的村庄已有8个。

借势借力助推发展后劲。脱贫奔康工程的实施为池上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年共有4名市派第一书记和21名区派第一书记到上小峰、池埠、赵庄等村任职,着手从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对25个省定贫困村进行帮扶。市委研究室帮扶上小峰村打响“鲁山茶乡”乡村旅游品牌,探索出一条旅游促扶贫、扶贫促脱贫的发展新路,实现当地农民就地致富;市农开办帮扶赵庄村,成立了圆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争取了2500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资金投资31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区检察院先后挂包下小峰村和聂家峪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优化村级生产生活条件,为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旅游辟新径

今年4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到池上镇指导乡村旅游发展,对池上镇探索的以集体经济发展为总牵头,以旅游农村合作社(旅游开发公司)管理为依托,农民以现金、山林、房屋等形式折价入股,统一管理,年终分红的池上经验、中郝峪发展模式加以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这是池上镇发展乡村旅游获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池上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紧紧抓住省市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按照省市区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求,立足于在鲁中地区大连片、大品牌开发的发展战略和区委、区政府“北工南游”的布局,扎实发展乡村旅游,初步形成了以“山东省地理坐标中心点(赵庄村)——齐鲁之心”为品牌,以“茶溪谷——鲁山茶乡,桃花溪——桃园民居,淄博十里画廊——幸福花林,淄河源第一村——池埠菜地和十六泉子古村落——杏林人家等“五朵金花”为载体的鲁中国际慢城发展框架。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根据规划,小峰口和中郝峪村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暨停车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小峰口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总占地50余亩,集咨询、服务、分流和购物为一体,土地流转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郝峪村游客服务中心及停车场占地15亩;建成21公里的鲁山旅游连接线、志公山旅游线接线,将鲁山景区和志公山景区整合连成片,为一体化发展铺平了道路;桃花溪生态创业园项目现正在规划设计;投资2.1亿元的志公山乡村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现已动工。目前,全镇共有农家乐500多户,日均接待住宿能力达到1600余人次,农民年人均直接增收1000余元,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数达20万人次,实现收入1500余万元。池上镇被省旅游局评为省级旅游发展强乡镇、省级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镇。

“我们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打响‘鲁中国际慢城\’这张品牌,实现产业资源利用最优化,产业效益最大化,形成我们独具特色的镇域产业集聚效应。”面对记者采访,池上镇镇长陈建峰信心十足。

惠民工程创实绩

该镇始终把发展民生,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3000万元的赵庄片1.2万亩坡耕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投资1000余万元的山洪沟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4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完成投资460万元并通过验收。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完成抗旱应急小水源工程28个,新打机井27眼,建设维修蓄水池60余个,铺设管网5万米,有效地保障了人畜用水和农业生产。整修河道11公里,新修河坝35个。继续实施百公里路网建设,投资700多万元硬化升级小峰路、池峨路等主干道9公里,方便15个村8000人出行。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果。以“百日行动”为契机,全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投资684万元,购置垃圾运输车3台,专用垃圾箱81个,垃圾桶1021个,清理积存垃圾886处、1096吨,实现全镇各村垃圾日产日清。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打扫。积极开展亮化美化工程,现已对沿仲临路两侧小峰口至西池段主干道安装太阳能仿古路灯190余盏,方便道路通行。对李家片、仲临路沿线31个村沿街进行了立面整治,并在沿路修建了文化墙,整修池李路沿线绿化带。植树造林3100亩,沿仲临路新栽种连翘等观赏苗木6000多株,整体提升了沿途绿化层次。

今年初,该镇拟定的民生十件实事,现都已开工落实。其中,投资200多万元的占地500平方米的镇文体活动中心,投资80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的中郝峪村文化活动中心,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劳动保险,实现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28户、农房改造68户,安居环境明显改善。

以建设“鲁中生态后花园”为目标,全力抓好生态建设。坚持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抓起,引领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生态先行、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快生态恢复和建设,提升生态水系建设水平。

以打造“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为目标,全力抓好脱贫奔康工程。以重点项目为引领,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扩大特色农业规模,集中绿色产业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壮大。

以建设“鲁中国际慢城”为目标,全力抓好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以“鲁中慢城”为主题,以“五朵金花”为载体,融合农业体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旅游庄园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旅游格局,不断优化景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加快农产品流通及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池上镇以建设“幸福和谐乡镇”为目标,全力抓好惠民工程。抓好“民生十件实事”落实,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完善路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便利村民生产生活。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满足农村群众日常文化需求,全面提升村民素质。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着力解决信访问题。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遏制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该镇以增强“基层班子活力”为目标,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民主生活会、党政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党员联系群众等工作制度,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扶贫帮困活动,帮助联系点解决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生活困难。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池上镇党委书记李信忠表示,今后将继续贯彻省市区要求,全面落实“北工南游”战略部署,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惠泽民生这条工作主线,全力推进鲁中国际慢城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强乡镇。

新闻推荐

维修为何“围”而不修 □本报记者杜清亮

...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加快奔梦步伐 池上镇:全力打造鲁中国际慢城 □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李天三 田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