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做有根的教育

来源:淄博日报 2016-01-20 18:13   https://www.yybnet.net/

学校“根”图标管委会领导教师节到学校走访三年级学生诵读《大学》学生吹葫芦丝2010级学生毕业典礼编者按晏璟,高级教师,教育学硕士。她担任过中学教师,做过教研员,现任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高新区实小”)总校长。晏璟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受到相关部门的多次表彰,受邀到全国各地作经验推广报告几十场次。本文是晏璟校长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思想的梳理和教育情感的升华。

探究“根”据

《韩非子·解老》一文曾说“根深,则视久。”《老子》一文又曰“是谓深根、固柢。”《论衡·超奇》一文有“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之句;《淮南子·原道》一文又云:“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文学家韩愈在《答李翊书》云:“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万物都有根,根正,则杆直,根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纵观今天的教育现状,研究并实践有“根”的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周国平先生说:“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过分的功利追求,让我们的教育喧嚣尘上,面目全非,它割断了学生、学校和教育与自然、社会、传统和实践的血脉联系,它使得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失去了深邃的归属感,失去了人的根基,成为一种“无根教育”或“断根教育”。

小学阶段作为人生重要的启蒙时期,犹如一棵树的根基生长,赢得这一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赢得学生一生的未来和希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是活生生的,深刻的,追根寻底的思考”。有“根”的教育不是返回,而是一种前进,一种创新,一种思考,一种改革的胆识和勇气。

何谓有“根”

■关注内在价值

小学阶段究竟培养学生什么东西才是对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根基?不是冰山一角的学习成绩!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动机、兴趣、理想、态度、意志、习惯等学习品质的培养,才是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根基所在。

王守仁说“种树者必配齐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小学阶段学习能力及学习品质的培养需要关注“心”的教育。而当前的教育实践更多的是围绕“认知导向”为中心展开的,过早地让孩子在12岁以前接受太多的知识灌输与逻辑思维训练,抑制了形象思维与情商的生长发育,使右脑神经细胞由于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萎缩,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生命激情与创造性、失去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活力……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有“根”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教育目的的实现在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过程之外。

目标的实现更是内在价值实现的一种经历、一种历程。儿童期的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的阶段,只想让它快快过去。内在价值的实现是在过程的培养中慢慢凸显,作为教育者来说,要在过程中陪伴儿童长大而不是盼望其快快长大。

■顺应天性

有根的教育是顺应天性的教育,要顺应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而人类认知一般是从直接经验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时代前沿知识相联系;其次,要承认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自然是主动的,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其适应将来的环境,如果学生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在学习上产生倦怠心理,消极被动。所以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在教学中更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要求教师要牢固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心理特点;第四,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知识背景进入课堂的,新学习的知识要与已有知识形成长久的知识建构,Bruner曾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们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只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学生学习得怎么样,与他已经知道了什么有重要关系,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引导才有效。

■营造“适度”环境

有“根”的教育需要提供“适度”的教育环境,而何为“适度”的环境呢?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说“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教育是一种土壤,提供给孩子的是一种健康成长的环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自由,更是一种内在的自由,必须摒弃这种名为爱之实为害之的做法。教育者要相信“根”的自我繁殖和生长能力,用一颗等待的心提供适度的环境。根尖是根结构的形成、伸长生长、分枝、吸收活动的最重要部位,要抓住小学阶段作为人生“根尖”生长的关键期特点,潜心养根,才会看到孩子未来真正成熟的果实。

如何培“根”

■开发有“根”的课程

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成长,有根的教育需要体现到学生成长上。人为国之根、学为业之根、德为人之根,高新区实小立足于学生成长的根基——“德”和“学”,建立“学生之德”及“学生之学”课程体系,培根固本养正厚学。“学生之德”课程突出培养学生成长过程的诚信、感恩、分享等方面。“学生之学”课程体系则侧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生之德”课程体系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在有仪式有故事的氛围中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能够在感动中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或性格。其中“诚信课程”以诚信故事集为主要的文本承载方式,渗透于班队会、阅读课及品德与社会的国家课程体系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

实施培“根”不仅需要首先将国家课程校本化,还需要开发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比如,高新区实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了“思维拓展课程”由节点搭桥课程(入学引桥课程、延伸引桥课程、节点课程)、数学阅读课程(走进数学家、七巧板的秘密、魔尺魔方转转转)及思维工具课程(思维导图、思维地图)组成。

■培养有“根”的教师

做“有根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理性知识及实践智慧的提升,更需要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及对教育信念不断的反思和定位。教师的成长除了专业发展外,更根本的应该是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动机引领及教师信念的不断反思,是教师对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动力源泉,它帮助教师找到生命的定位、心灵的依托、内心的满足和自信。高新区实小引领教师成长的课程是“教师之德”和“教师之学”课程体系。

“教师之德”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师对教育信念的反思和定位,它指导着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目标选择、方法选择和行为选择。

“教师之学”课程体系偏重技术理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层面,重点强调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其中,“整合能力”课程包括清晰的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整合(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及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对经验的反思、有意识的思考和实践)。

■打造有“根”的课堂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成长的主要阵地,“有根的课堂”核心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种参与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的参与,更多的是思维的参与,能够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理出清晰的知识结构,顺利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面对真实的教学任务,解决“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兴趣”这一关键点,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走向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

为了实现有根的课堂,高新区实小抓住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定及教学评价两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真实的教学任务为导向,表述方式要以外显的行为动词为依托,借此引领教师将目标落到实处。

教学评价抓住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四个关键点展开,分别是目标的准确表述、高质量的提问设计、学生参与学习情况及教师激励方式。

(本文根据《教育文摘》2015年10月21日头版刊登的“晏璟有‘根\’的教育”改编)

新闻推荐

发挥顾问作用建设政府法律智库 市法制办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建民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做知“道”的教育2016-01-20 18:13
猜你喜欢:
评论:(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做有根的教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