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敬东
烙铁为笔灼燃丹青
在淄博烙画艺术家罗光禄的工作室内,悬挂着大大小小十几幅精美宣纸烙画。“这是云南客户定制的‘青山叠翠\’宣纸烙画,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完工。”罗光禄拿起一支电烙铁在宣纸上轻轻转动,在灵活的手腕下对着宣纸轻轻熨烫,三点两点,揉合了国画、版画、油画的制作技巧,不多时,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景便跃然纸上。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
所谓烙画,就是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以烧烙痕迹代替笔墨,在木、纸等物品上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图画。而宣纸烙画则将宣纸与烙画相结合,通过烙铁在纸上产生的纹理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磨炼传承美好
罗光禄,号鲁影,善长绘画兼工带写、陶瓷艺术、宣纸烙画,天然工艺葫芦艺术,早年“邂逅”了烙铁画在小葫芦上用电烙铁绘画。烙铁画的创作,在无人指导、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全靠罗光禄不断的摸索与个人的悟性,过程如同摸着石头过河。
“为什么不能把‘烙画\’从小玩意变成巨幅画作呢?”罗光禄从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而罗光禄大胆采用宣纸为材质,大大丰富了烙画艺术。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纸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
得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老师指点的罗光禄刻苦学习,他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将传统的火烙板画与古今中西、工笔写意融为一体,把书法、绘画、印章雕刻融于一炉,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宣纸烙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笔墨绘画原理相同,但更难落笔。“笔墨功夫有误,浪费的只不过是一张宣纸;烙笔功夫出错,糟蹋的远不止这些。”罗光禄说,要制作一幅宣纸烙画,首先要构思出画面的主题,进行板面设计。“开始制作时烙铁温度不宜过高,因为烙铁烫画不易修改,只能添不能去,所以要注意稳、准。”
除了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罗光禄还把油画技法中的空间、质感表现原理,运用于宣纸烙画创作。“烙铁画不能涂改,必须一‘烙\’落实,不仅要控制烙铁的火候,还要控制下‘笔\’的轻重,胸中有丘壑全凭手中的‘铁笔\’来呈现”罗光禄说,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花卉、风景的轮廓比例表现出来,画面会比较单薄;而利用油画的透视空间原理,把光影和虚实关系融入烙画,画面会显得灵动。
“我在技法上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极为难得。”罗光禄说,烙画作品,最大价值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罗光禄对火烙画的研究,有所得益,对用“笔”、用“墨”、用“纸”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效尝试。也就是说在用“笔”上做到既用大烙铁作大画,也用大烙铁作小画,一笔到底,不另更换。创作的作品表现力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独具特色,在国内先后获多次大奖。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