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首“时间都去哪了”的歌让我的眼角湿了,这首歌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伤感。
如今,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裕了,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当我们这些出生在50年代的人刚刚觉得不需要再为生计发愁时,忽然间又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了。现代繁荣的背后是繁忙的节奏和紧张的生活,是一种让人感觉失速、失忆、失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知春秋四季,不知周一周日。多年的奋斗,是让自己有了些许成绩,但心中并不快乐,有的只是疲劳、奔波。在某天早晨疲惫地醒来时,我常常会想一个问题,我这样活着对吗?我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和创作?
现代生活有点像高铁列车,一经发动便直奔前方,中途很少、很短停歇,许多美景一掠而过,还来不及细看和品味,它已经飞速离开了你的视线,而眼前的风景还是一样的瞬间过去。在这种上了发条般的前进中,我们在不觉中不是渐渐地而是快速地变老了,感觉时间时时在捉弄我们。看看当年风华正茂、才气横溢的那些中青年画家,现在个个两鬓染白,再看看身边不断过早走了的朋友、同学、亲人,我不停地问自己,趁着还活着,该选择怎样的方式生活?现实的问题是,我们身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列车上,不上车就会被淘汰,上了车又会不由自主的奔跑,我所渴望的慢吞吞的有时像蜗牛一样的生活怎样在这高速列车上实现?这实在是一道难题。
记得十年前,我创作了第一张大幅静物画《走过四季》,在一大团丁香花的下方,放着一杯热气蒸腾的绿茶。这张画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上获得了银奖,应该说获奖是偶然的,但评委对这幅画传达出的渴望平心静气生活的气息的肯定是必然的。记得当年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对我讲,这幅画让他们莫名其妙的感动。我想,让人感动的可能不是画面的线条、技法、色彩,而是构思和人人都渴望而又很难得到的平静心态。这幅画创作的动因是由内心有感而发的,人到中年,在事业、家庭等等压力下,我过着不知四季的日子,日复一日,不知花开花落,只知冷了穿衣,饿了吃饭;月复一月,不知孩子已经悄悄长大,我们的年龄也在增加,只知除了工作,就是画画;年复一年,不知时光已进入了21世纪,而我们的感觉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只知拼命不知享受。十几年前,我的身体出现了毛病,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身体衰退和精力锐减,这让我站在了人生十字路口的中间,我有几个方向可以选择,停下来或继续快速奔跑,且行且停或慢慢前行,我意识到这次选择对我今后的人生意义重大。在这种状态下催发了我对自己生活方式和创作题材及样式的思考。我的生活方式面临选择,我的创作方式也面临一次重大的选择,静物画的创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活中和画面里。我用自己内心的觉知画了《走进四季》,是对自己不知四季的反思,我在这幅画中觉醒,我在这幅画中无声地呐喊,我想用这簇默默开放、小到不起眼的丁香花和这杯绿茶告诉自己,也告诉世界,生活其实可以选择。选择静物画,让自己的渴求得到了释放,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归宿。十几年过去了,伴着静物画一路走过,我似乎越来越安静,我在静物画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肉体下流淌在血液里和骨子里的精神存在。这种画面的气息和人的生存状态高度统一的方式,我真的好喜欢。
十几年的静物画创作之路让我越来越知道,“静”能让人不断反观内心世界,在纷攘的尘世中,不断认识并超越自己。画画的人应该不善心术,习惯听从内心的召唤,而人感知内心深处的召唤的唯一途径是在“安静”的状态里。人得静时,觉知开始启动,意识与功利暂时绝缘,观察事物时心无挂碍,因而此时世界所呈现出的面目是真实的、本质的。静则明,静则虚,静则虚怀若谷,体道入微,静还可以让人气血通畅,百病不生。静的好处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们总是静不下来呢?祸根还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会减法,慢慢让自己“去习而复自性”,把“静”的状态慢慢浸印到潜意识中去,成为“日用不知”后,“静”就无处不在了,即便是在高速奔跑的时代列车上。
画了十几年的静物画,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在且行且停中渐渐找到,把生活中常见的瓶瓶罐罐经营在我画面合适的位置上,让自然中的花花草草在绢上生长绽放,生活会感觉美好,心境也感觉美好。慢慢地走,静静地画,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回归自然中,赏赏花草,品品茶味,看看风景,让四季在自己的感知中轮换,让心灵深处的东西不断涌现,它带给我更多的灵感,使我的作品更美、更纯、更静。慢慢地走向未来,这也许是我生命的最佳状态。静物画创作这十几年使我更加懂得了一个画家应该珍惜什么,看重什么。当一幅又一幅静物画在我画笔下产生时,我惊异于画面中安静气息的四溢,它静的那样强烈,那样让人神安。在2013年12月的第九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上,当我的静物组画旁站满了观众时,我内心充满了欢愉,我用自己的感受与表现与更多的人交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静”的可贵和可得,实在是一件幸事。
记得四十多岁写文章时曾这样结尾:“活着,画着,一路不停。”现在我想对自已说:“活着,画着,且行且停。”
唐秀玲,女,1956年生于山东淄博,现居住北京。198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教育部艺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分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淄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首批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作品曾入选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以及“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艺术大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等全国大展,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提名”等。五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新闻推荐
...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