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楚春霞
阳春时节,记者随行前往博山区采访毕玉奇先生。车载CD播放着一曲曲丝竹管弦乐曲,正是毕玉奇创作的器乐专辑《乡籁》。有的曲目像《春江花月夜》,典雅优美,抒情动人,有的又像《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幽咽悲凉。
在山城一座地势颇高的公寓楼内,我们见到了毕玉奇先生。他已过花甲之年,文文弱弱,其貌不扬,低调谦和,率性朴真。这是一位奇人。他本是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以书法在文化界闻名。更鲜为人知的是,他在音乐方面同样有很深的造诣,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他,可以熟练演奏十几种乐器,最为擅长的是作曲,并且出手就是精品,他创作的《乡簌》音乐组曲被业界翘楚香港雨果录音室收录并发行,在音乐界引起轰动。
痛失机遇
名满天下的博山琉璃以西冶街为最盛,沿西冶街一路观赏,繁华的店铺,琳琅满目的陈设,曾堪称博山一景。1954年,毕玉奇就出生在西冶街的祖宅中。毕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冶街,经营老字号“毕家居”,专营“料货”(即琉璃)为生,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也是个衣食不愁的小康之家。
毕玉奇的祖父喜爱音乐,父亲也喜欢音乐。闲来无事,他们拉二胡、吹笛子、唱京剧,丝竹之乐充满家庭。耳濡目染,毕玉奇从小就热爱音乐。哪怕手头能凑够几元钱,他也买根笛子来吹,只要有乐器摆弄,小小的心灵就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来抓革命、促生产,音乐爱好靠边站了,也更没机会接受专业训练。初中没毕业,小玉奇的父亲病逝,为帮助解决一家人的生计,1970年,16岁的毕玉奇就业到博山开关厂,成了一名国家工人。
命运之神曾向毕玉奇伸出过榄橄枝,但世俗的观念跟他开了个玩笑。1973年,淄博市歌舞团扩大民乐编制,19岁的毕玉奇以板胡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可这遭到祖父的阻挠,老人一辈子喜欢音乐,可终归一事无成,他认为音乐玩玩即可,还是要学好技术养家糊口。就这样,毕玉奇遗憾地与专业从事音乐工作失之交臂。在工厂,毕玉奇干过车间、财务、管过生产,当过企管办主任,直到50岁下岗。
毕玉奇天资聪慧,且细腻敏感,对艺术触类旁通;虽经济拮据,处境困厄,但他心无旁骛、苦中作乐,将一颗纯净之心浸润在艺术世界中,这一切,造就了毕玉奇的多才多艺,百巧百能。毕玉奇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和篆刻造诣颇深。除此之外,毕玉奇还擅长绘画、诗词、俚语、写作和摄影。因为挚爱,毕玉奇一直没有放下音乐。他阅读了大量音乐资料,苦苦研习。他搜集收藏了几千张唱片、磁带和CD,这些古典、流行、爵士和电影音乐伴随了他大半辈子。通过自学与请教朋友和老师,他学会弹奏多种乐器,其中有十几种可达到中等专业水平。没有电子合成器,他就是依靠一把中提琴来作曲的。椰胡独奏,十分罕见,可在毕玉奇作曲的光碟中,有三首椰胡独奏是他亲自演奏。
《乡籁》诞生
颜山孝水,蕴育多少乡愁。山城秀丽的风景素有八大景之称,《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黑山暮雨雁飞斜,峨嵋晴岚啼乱鸦。孝水澄清遗妇泽,阳坡绕翠近人家。禹山积雪阴无日,仙洞藏春地早花。秋谷高风贤址在,珠泉印月煮新茶。博山八景很美,但随着城市化建设,有些不可避免地消失了。在毕玉奇一颗赤子之心中,博山八景的感觉没有消失,他要用音乐将之记录下来,留住乡愁。
从2013年至2015年,毕玉奇用三年的时间创作《乡籁》。酝酿、构思、组织素材、作曲,原创过程像十月怀胎那样充满希望和艰辛。音乐灵感,稍纵即逝,有时一个旋律过不去,苦思瞑想,消耗脑力。旋律一下出来后,又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曲子谱出后,毕玉奇演奏给当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听。老人听完咧嘴笑了,说“还真有咱河滩上的味唻。”
十余首丝竹管弘乡曲谱好后,毕玉奇和音乐界好友南下广东,在国际音响展上联系到了以民乐见长的雨果录音公司负责人易有伍。在其引荐下,毕玉奇和好友先后见到广东民族乐团首席胡琴大师陈雄华和星海音乐学院客筝大师饶宁新,两位大师对毕玉奇所作曲目及椰胡演奏非常赞赏。之后跑北京录音、混音,经过易有伍三次改稿,终于在2015年出版发行CD《乡籁》,共收录毕玉奇原创丝竹管弦乡曲十四首。其中的《孝乡谣》还被雨果公司收录进雨果阶段性精华作品集《发烧十八》中。
《乡籁》的诞生,毕玉奇所耗精力之多,费心之苦,五味俱全,在等待《乡籁》正式出版的时间里,毕玉奇查出了直肠癌。获知医院的诊断后,毕玉奇钻进书房,一气刻了六方印,心绪方得平静。当时他想,只要活着看到《乡籁》出版,就死而无憾了。
《乡籁》弥补了淄博民间音乐创作的短板,得到了博山区委、区政府和热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创作和出版过程中更是得到朋友们和广大发烧友的帮助和支持。
留住乡愁
《乡籁》共有14首乐曲,演奏的乐器既有民族乐器又有西洋乐器,既有二胡、椰胡、琵琶等乐器独奏,又有各种乐器合奏。作者在立足博山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汲取了柳琴戏为主调的齐鲁音乐元素。作曲手法上充分运用和声、复调等艺术形式,创作严谨,手法多变,见解独到。看似一些小曲,却具有西洋古典音乐的韵味,颇见作者的音乐功力和造诣。
《秋谷高风》描写的是博山八景之一的“秋谷高风贤址在”。乐曲运用舒缓的旋律,以景抒情,以情喻人,描绘出秋谷优美的景色。《孝乡谣》采用回旋曲式,乐曲反复变化5次,乐曲以博山民间儿歌“东旮旯秧”的旋律,塑造了“孝水澄清遗妇泽”的音乐形象。“东旮旯秧”就是当地哄孩子吃饭的歌谣,《孝乡谣》影影绰绰轮回反复,依稀能听到:东旮旯秧,西旮旯秧,谁家的(di)小狗喝了(haliao)俺那喂狗汤……通过反复演奏音乐主题,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广东著名音乐评论家陈怀冰评论说:在这一辑音乐中,我们首先会佩服这个普通人竟能达到这样的音乐高度,而更有价值的是从作者对家乡那份深情中,我们寻找到了一个“同构物”,我们对自己家乡的情愫,也从这个同构物中得到感应,得到传达。
全国有名的二胡微信团体“胡琴公社”听了《乡籁》光碟后,说这些曲子与《二泉映月》一样,具有魔力,呜呜咽咽地就让人的情绪陷进去,把毕玉奇评价为“当代阿炳”。
新闻推荐
瞄准百姓需求让物业管理更透明 ——访市房产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继明□本报记者王慧
...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