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齐志成
为党管档岁月的守望者
6月7日,第十个国际档案日前夕,淄博市档案馆举办《清代、民国教育档案资料展》暨《淄博记忆·教育篇》发行仪式,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展。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展示了清代、民国时期的课本、试卷,还有毕业证书、荣誉证书、成绩单、作业本、准考证等教育档案资料。可以说一场展览,便是一部淄博教育发展史。
从2013年开始,国家档案局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我国各级档案部门的集中活动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体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特殊作用。通过组织“国际档案日”的系列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到档案的重要性;让决策者意识到规范档案管理的优势性;让人们知晓对档案的长期保存并提供利用的必要性;让档案馆中保存的那些独特、珍贵、稀少的档案进入到更为广泛的公众视野;让人们认知到身边档案馆的存在,并提升档案馆的对外形象。淄博市档案局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淄博市实际,连续多年开展了庆祝“国际档案日”的系列活动。
光阴荏苒,岁月留痕。在淄博档案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档案变得不再神秘而遥远,它正一步步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真正感觉到,档案如同居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一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档案就在我们身边,并随时提醒着记忆中那些容易忘却的部分,清晰地再现岁月中的辙痕与印记。
“今年国际档案日的活动主题是‘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吸引更多人关注档案、走近档案,广泛宣传档案工作在全面落实‘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十个新突破\’工作要求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着力宣传档案工作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民生、服务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活动。”市档案局负责同志介绍说。
此次展览只是档案日的系列活动之一,“档案馆开放日活动”、“档案宣传进社区”及“家庭·档案·记忆”征文活动也都在这期间举行。据了解,《淄博记忆·教育篇》的出版发行,是继《淄博记忆·票证篇》之后又一个留住淄博文化特色的创新之举。通过征集史料性重要档案,系统全面的实物教育档案,真实地反映了淄博教育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对当今教育的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市档案馆还将陆续出版《金融篇》《医疗卫生篇》《工业篇》等书籍。
为征集和保存淄博记忆,以教育和激励后人,淄博市档案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档案征集顾问团。征集顾问为档案征集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对征集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提高了档案征集的针对性,确保了征集档案的价值。据了解,对经鉴定有史料价值且个人不易保存的档案资料,可免费寄存在市档案馆专业库房代管,你今天的藏品,明天就成了一份档案、一段历史。
在《清代、民国教育档案资料展》现场,前来观展的市民周献国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感慨地说:“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今年又是国家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参观《清代、民国教育档案资料展》很有意义。这些早年的课本、试卷等实物,让我们对淄博的教育发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近距离接触这些珍贵史料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档案文化的魅力。”
为国守史记忆的担当者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这个主题意味深长,准确而温馨。
淄博档案人深谙档案与记忆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如果没有档案工作,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没有记录,就无从考证,历史就会被割裂;如果没有档案工作,过去取得的经验教训就没有记载,就不能总结提高,促进发展;如果没有档案工作,很多涉及民生的资料就无从查找,就不能及时助民,排忧解难。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档案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只有怀着对党的忠诚之心,才能为党管好档,为国守好史。
市档案局负责人介绍说,在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面临着更多的任务与挑战,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比如在档案馆库建设方面,虽然市馆已经走在全省前列,但各区县档案馆普遍存在面积狭小、设施老旧、功能欠缺等问题,严重制约全市档案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区县档案馆建设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由市委、市政府与各区县委、政府签订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内容、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的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观摩项目。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地市由市委、市政府与全市各区县签订档案馆建设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淄博市档案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目前,各区县档案馆建设正如火如荼,新馆规划面积都在6000平方米以上,按要求2018年将全部建成。在档案馆新馆建设的同时,还大力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保证在档案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的同时,数字档案馆上线运行。
经济热点就是档案重点。今年市档案局还重点加强对国有、国有控股、“双50强”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创新企业档案业务指导方式,组建全市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并在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档案服务进企业”主题活动,通过帮助企业完善档案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档案业务指导,建立企业档案工作交流协作平台,协助企业开展重点项目档案验收,为企业档案事务提供社会化服务,优先为企业提供档案寄存服务,协助企业做好资产和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开通企业查档绿色通道等形式,走进企业、服务企业。活动开展以来,各区县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实际,积极提供档案服务。
2016年,各区县档案馆共计完成了328万余页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对淄博市数字档案馆数据资源总库的进行优化构建,完成26个全宗的目录数据以及20个全宗的全文数据整合。重点抓好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公证、公积金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档案管理,民生档案数据库日趋丰富。档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显现。市档案局(馆)先后赢得山东省档案利用工作市级最佳服务窗口、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
为民服务印记的保管者
“4月23日,我到市档案馆查询相关原始档案记录,张老师、崔老师两位工作人员一直忙到下班,而且过了下班时间,依然在忙碌,服务热情周到,工作认真负责,十分可敬。在两位老师的热情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原始记录,非常感谢!”
“我到贵馆查阅1988至1998年的《淄博日报》所刊淄博上市公司相关内容。报纸数量巨大,可同志们没有一丝不耐烦,连续三天,始终笑容满面、不厌其烦地来回调取报刊资料,还给我端茶倒水,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这是记者在市档案馆查档服务大厅的留言簿上随意摘取的两段留言,厚厚的一本留言簿,各种字体,各种笔迹,写满了群众的感激之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才会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基于此,市档案馆围绕服务做文章,简化利用手续,免除利用收费,扩大接收范围,做到为民服务“零障碍”。几年来,淄博档案人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在全省率先创建成“国家一级档案馆”;在全省率先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全文数字化率百分之百的目标,群众利用更加便捷高效;在市烟草专卖局首创全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示范单位;在全省率先组织档案行政处罚执法演练;2014年,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档案馆搬迁任务,开创了档案馆迁馆的“淄博速度”,兑现了“新馆搬迁不闭馆,服务群众不打折”的承诺。
在查档服务大厅,“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工作标准和“服务要热心、查档要细心、答疑要耐心,领导群众一样态度、生人熟人一样对待、忙时闲时一样周到、单位个人一样欢迎、查阅咨询一样细致、来人来电一样受理”的“三心六一样”工作规范等宣传牌悬挂在醒目的位置上,让人看了顿生亲切感。
淄川区黄家铺镇一位村民来到市档案馆,查找祖父1951年房产土地所有证存根。因祖父的宅基地与邻居界限不清,产生纠纷,村委多次调解未果。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仔细查找下,终于找到了其祖父的房产土地所有证存根,为他们解决纠纷提供了证据。
周村一名姓徐的企业职工,1982年在市劳动技工学校毕业后参加工作,因个人档案里缺少当年的相关证明材料,工龄无法确认,在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的需求后,经过查找,在1982年市劳动局永久卷里查到了他当年的暑假毕业生分配工作调配表,为他的工龄认证找回了依据。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市档案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档案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做到让前来查档的群众只进一道门,只见一个人,就能办完自己到档案馆要办的所有事。
正是淄博档案人的优质服务,擦亮了全省档案利用“最佳服务窗口”的金字招牌,树立起淄博档案服务品牌。
普希金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一座城市,它的记忆沉积在档案中;一个人,他的记忆收藏于档案中。2017年“6·9国际档案日”里,让我们一起在档案中寻找那些“遗失的美好”,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
市档案馆负责同志与档案征集顾问团成员在展览现场(王万杰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省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发布了“退役士兵单独招生免费教育”首次试点相关政策。2017年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将开展退役士兵单独招生试点,安排招生计划约2000人。淄博职业学...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