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淄博新闻 > 正文

助力个性学习 创意智慧人生 ——淄博一中创新优化“智慧课堂”纪实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6-15 09:50   https://www.yybnet.net/
新学期,新目标,新发展超前观念,高端引领,点石成金科大讯飞山东平台总经理郁正龙向学校颁授“智学网大数据精准教学示范校”标牌示范、观摩、交流,一节课催动全学科智慧课堂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一“板”在手,学海遨游□本报记者李可孝通讯员任明忠

□核心提示

“淄博一中的智慧课堂正进入一种新境界,达到一个新高度。”

2017年5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刘名卓教授专程来到淄博一中,在自动录播室观摩了三节智学示范课后,做出如此评价。

教室外,淄博一中新建的信息化教学大楼已经完工,90余间“未来教室”秋季开学即可投用。

平地起高楼,也成为淄博一中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生动写照。

2013年,淄博一中开启教育信息化改革。到现在三个学年,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再到智慧教育,一中的信息化改革完成了第一个生命周期,平台建设、系统配置和技术应用全部搭建完成,首批“智慧课堂”学子即将毕业。

信息化改革的落脚点是学生,主阵地是课堂。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回过头来,在基础应用之上,对‘智慧课堂\’进行第二轮梳理、优化和提升,以臻化境。”高雪长校长说。

他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次“反刍”:再研磨,再咀嚼,再消化,再吸收,再成长。

以智慧课堂为基点,从技术应用,到课堂重构,再到信息化思维,一中的教育变革拾级而上,行稳致远。“共享教育”的全新理念,正给这所百年老校注入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智慧课堂,助力个性学习,创意智慧人生。

“智慧课堂”的新境界

5月19日下午,淄博一中自动录播室,三节智学示范课让观摩的老师和专家过了一把“智慧瘾”。

第一节是郑涛老师的高一生物课:《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智慧呈现:老师一出场就是全新姿态——手持平板,没有高霸讲台,而是游走于学生中间。学生人手一台平板,随时与老师的平板互动,老师则适时将互动过程屏幕广播,全班同学一览无余。检查作业环节,老师通过数据分析,根据每道题的对错率,找出重点和难点,精准突破,针对性讲解,并在屏幕上直接批注。云练习环节,学生在平板上自主选择难易适度的题目,创设“拯救小金鱼”的游戏环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弱点并进行提升,让学习变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精彩点评(武光全老师):

整个教室就像一台益智节日的现场,每个学生都是参赛选手,而老师则是主持人,诱导,互动,展示,碰撞。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对知识难点随手录制微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录下来以后放在学生平板上,学生可以在课下研磨“复盘”。

第二节课是成冬梅老师的英语作文课。

智慧呈现:上课前,先播放原声英国大片,让学生热热身,兴奋起来。

学生把课前布置的英语作文上传平板,老师利用智批改功能,设置10个要点,通过智能识别分析,对作文中的病句进行精准锁定,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拼写错误、动词错误等进行归类,通过师生平板互动,提交、讲评、修改,再提交、再讲评、再修改,系统自动统计每个学生的修改轨迹,其中一个学生改正了11处,把一篇凡文改成了“精品”……

精彩点评(高翔老师):

智学网的智批改,成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能够把一些学生共性的错误呈现,精准定位学情,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另外,一节好的课给学生“留白”很重要,要给学生动脑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去碰撞、去感悟。

肖萍老师的数学课,则满满的“文艺范”儿。

智慧呈现:在开始的作业点评环节,老师设计了音乐相册作为背景,创设了一种温馨的情境,原本枯燥的作业点评,瞬间变得诗意和温情,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活跃了气氛,提振了士气。在组织教学中,肖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变成各种角色,有师生点对面的集体互动,也有师生之间点对点的个体互动,在愉悦的氛围中解疑释惑……

精彩点评(周祖国老师):

传统印象中的数学课是比较枯燥的,能不能让数学活起来?让一串串数字和一个个公式也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感?肖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解决方案。这节课给我们展示了诗意的数学、人文素养的学科融合与渗透,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

一间全息环境的数字教室,三节智学示范课,勾画出淄博一中“智慧课堂”达到的新境界。

这次智学示范课,同时又是一次智慧课堂研讨会,华师大刘名卓教授专程来到一中,现场观摩。作为一直跟踪淄博一中“智慧课堂”项目的专家,刘教授每一次来,都会获得一次新的体验和感受。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天的智慧课堂,跟昨天的又有不同。”刘教授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穿梭于学生中间。师生同步切入每个环节,共同推进;创设情境,共同推演,让学生感知并参与,实现在体验中的教与学。师生平板与智慧黑板三板合一,三屏互动,‘云教育\’成为现实。”

生动的实践证明,一中的智慧课堂发展到现在,已形成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成熟模式,正在实现着由基础应用向深度融合的更高层次跨越。

高校长兴奋难掩:“推陈出新,渐入佳境。”

从“手中有板”到“心中无板”

2013年,淄博一中信息化改革“破土”,“智慧课堂”艰难启航。从此,一块小小的平板,激活了一中教育的一池春水。

高校长说,一中的“智慧课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驾照”。初识平板,十分陌生,从头摸索。第二阶段是“开新车”。新手上路,磕磕绊绊,由生到熟。现在正迈入第三阶段:“赛车手”。人车一体,激情超越,随心所欲。

5月16日,淄博一中举行了化学课堂教学美育渗透观摩研讨会。

会上首先观摩了高一化学组魏治国老师执教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公开课。

课上,通过播放视频课件、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通过分子模型组合、折纸、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抽象并认识有机物的结构关系;通过剖析学校科技节“鸡蛋撞地球”学生比赛作品、展示燃气泄漏报警器的安装,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应用联系起来。整堂课,灵活使用了多种新颖可感的教学资源,熟练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教学形式,立体展示了化学课堂的审美特质。

平板应用,这无疑是一个“教科书”式的范例。

盖晓琳老师是淄博一中智慧课堂教学项目的技术推进负责人。她说:“魏老师的平板应用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水平。基于平板,又不囿于平板。他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次,讲求的是创意、设计甚至感觉。就像武林高手,化招式于无形。手中有平板,心中无平板。”

从“手中有板”到“心中无板”,一中的智慧教学正进入一种自由通达的“新常态”。

平板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人机之间产生了理想的“化学反应”。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打通了,知识流、信息流、情感流在师生间随意联通或切换,各种创想创意随时可以呈现,让课堂充满了好奇与悬念。

在课堂的展示环节,学生踊跃,新意迭出。魏治国老师顺口而出:“我突发奇想,再让学生展示一下。”像这样意外不断,惊喜不断,课本知识成为原材,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寻找线索,课堂上不断有新的生发。

课后,魏老师说:“感觉越来越自信,课堂变得奇妙,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心中无板”,指向的是不为物役,教无定法。就像粉笔、尺子一样,让平板回归工具属性,一切服务于教学本位。

高校长说:“我们不能把‘人灌\’变成‘机灌\’。无论是平板技术还是传统手段,以用为上,信手拈来。”

课堂上,魏老师给学生展示甲烷分子的空间模型,是一个正四面体。碰巧的是,此前学校刚刚举办了校园科技节,其中有个鸡蛋撞地球实验,高一七班学生尹文帅用筷子做了个正四面体的载体。魏老师无意间看到了,灵机一动,说:“借我用用。”本次公开课上,他把这个当成了教具,形象地展示了甲烷分子“结构之美”,然后抖出了“包袱”。亲切、趣味、生活化,课堂一刹那间有了情怀。

历经三年的打磨,老师们对课堂的感觉不一样了。

“以前是知识的搬运工,现在是平台的搭建者。”老师们一致认为。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成为介质,服务并保障知识流的畅通。每个环节都要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随时呈现,随时交流,随时反馈,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每个学生都要跟着走,根本停不下来。”

智慧课堂对流程的再造和优化,让许多教学的瓶颈得以突破,课堂的内涵之美得到更好呈现。

信息处孙林主任介绍,课上,传统教学组织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发挥屏幕广播、涂鸦拍照上传、即时统计的便捷优势,而且合作学习不再受限于数人一小组的单一空间,以前置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流程得以翻转,电子化思维导图可让知识多维关联,资源下载、作业上传、学情反馈,让学习成为多维互动的过程,在平台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方便快捷,学生解决问题的路径更加个性化。

智慧课堂,营造了全新的“教学生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

高校长说:“智慧课堂改变的不是学生的一课,而是学生的一生。”

“共享教育”的新思维

4月14日,淄博一中举办了一次平板应用培训,为38名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充电”。

这次培训的重点是平板电脑的教学投屏功能、平板电脑的遥控教学功能、平板电脑的智慧笔应用以及平板电脑的微课录制功能等等。这些教学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成为学校打造“智慧课堂”2.0版的“加速器”。

在淄博一中,“智慧课堂”的真正价值,是催生了“共享教育”的新思维。

这里实现了师生共享。

“以前是老师搭台,学生唱戏,现在是平板搭台,师生唱戏。”李荣国老师介绍说,教师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创设着课堂环境,全程互动,教学相长。平板的应用,实现了从“点对面”到“点对点”的质的飞跃,让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每个学生不论在教室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均衡而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这用另一种方式解决了“大班额”问题。

这里实现了学科共享。

在一中,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建了学科微信群,成为业务交流的最佳平台,信息互通,智慧碰撞。现在,老师们开个公开课,马上建个智学群;搞个什么比赛,立即建个活动群,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的还常常把高校长拉进去,让他应接不暇:“整天看他们在里面就某个课题、某个课堂环节争论,那个热闹劲真让人欣慰。”

这里实现了校际共享。

“现在,一中智慧课堂的软硬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李荣国老师说,依托智学网,全国各地进行信息化改革的学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淄博一中是智学应用示范校,利用先进的智学平台实现了与各学校的资源共享。“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一次高考模拟考试,直接调取了青岛58中的试卷,既方便又快捷。”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行走在信息化变革的风口浪尖:新变化,新挑战,不可回避;新机遇,新发展,不能错过。

淄博一中秉持“先行一步,多做一点”的行动纲领,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融合于学校教育的“一中路径”,倾力打造“智慧课堂”,实现了智慧教育的高标启航。

“时间是一把刻刀,可以验证当初的选择。”回望来时路,高校长感慨万千。他说,2000年左右,学校开始用PPT做课件,当时很多老师不习惯,感觉不如一支粉笔好使。而现在,没有PPT,老师们就不会上课了。平板也是一样。变革就是从打破适应性的习惯开始的,然后进入一种不适应,最后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适应,进入另一种“新常态”。

“第一批上平板时,学校专门开动员会,推着老师上;第二批上平板时,又开家长会,推着学生上;到了第三批,啥也不管了,老师学生主动上。”工会主席吕永军说。在这个过程中,难的不是技术,而是转变观念。观念一变,全盘皆活,现在平板已成为师生的标配。

徐坤,高二语文老师,是个“技术迷”。

“除了孩子,就和平板亲。”她笑称。现在平板成了她作业管理的电子助手。她在平板上设定交作业时间,学生上传后,直接批注,存储。后台自动生成统计数据,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学生的作业轨迹清晰记录。为便于照顾孩子,她可以整合碎片时间,在路上批,在家里批,与学生在虚拟空间里适时互动。

“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无尽的探究中,不断生成新的体验,没有了单调和重复,也就没有了职业倦怠。”

在一中,平板应用,已内生一种自觉需求。如影随形,教化成习。

学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要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智慧课堂”带来的教育红利,实现个性成长,创意智慧人生。这是一中人的教育使命和职业追求。

高校长说,未来的一中,将是“四化联动”:纸质化,让生命底蕴更厚;信息化,让学习效率更高;智能化,让解决问题更准;个性化,让成长速度更快。未来发展,“做一中的学生,做一生的主人。”

高校长的底气厚足。

淄博一中投资1.68亿的信息化教学大楼将于新学期正式启用,90余间“未来教室”将成为淄博一中“智慧课堂”改革进程中的里程碑和新地标。

这是淄博一中这座百年老校迈入现代学校的奠基之礼。

“智慧课堂”,淄博一中再出发。

新闻推荐

临淄区太公小学组织学生参观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淄区太公小学组织学生参观“足球博物馆”,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从古代蹴鞠到现代足球的发展史,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在“蹴鞠之乡”、“世界足球发源地...

淄博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淄博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助力个性学习 创意智慧人生 ——淄博一中创新优化“智慧课堂”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