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克鹏
特约记者闫盛霆通讯员仇慧清
眼下,淄川区西河镇南坪村农民看着满屋的粮食别提多恣了,除了夏粮收成好,让大伙儿格外开心的还有种地的轻松。“土地托管就是好!俺家的地全都托给了合作社管理,从种到收都不用俺操心。”一位70多岁的司姓老人感慨地说,“过去可不是这样,收种季节整天忙得直不起腰来,一季下来身上扒层皮。”
“土地托管”是个啥概念?农民的权益能保障吗?在对南坪人的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南坪村地处淄川东南,全村60%以上的人常年在外务工。“年轻的都出去了,留在家的老人、孩子根本没劳动能力。”南坪村“两委”负责人介绍说,一些外出打工的小青年甚至连自家有多少亩地、在哪里种地都不知道,很多土地一度撂荒了,让人很心疼。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自然有自己的苦衷,其说法也不无道理。“以前俺出去打工,中间光麦收、秋收回来就得四趟,麻烦不说,路费加上误工费,都抵得上那几亩地的粮食钱了。”有村民无奈地告诉记者,打工虽然比在土地里“刨食”挣得多,可要是地不种了,心里还真不踏实,自己雇人种成本又太高。村民们也都处在矛盾当中,左右为难。怎样才能打工、种地两不误?成了村民们渴盼解决的难题。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必须为大伙儿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解决办法。我们把‘土地托管\’提上了村“两委”工作的重要议程。”在村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南坪村耕地平整连片,非常适合集体管理,从2008年开始村里就试着联系机械、化肥、种子等服务。淄川志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只要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经营,从种植、管理到收获都不用操心。
为保障农民权益,合作社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托管服务协议书》,一年一签,由合作社对托管土地进行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土地托管\’就相当于给土地雇了个‘保姆\’,我们可省心了!土地权益不变,想种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算,而且合作社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产量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们只需交点作业费即可。”司姓老人高兴地说。
“俺得看孙子,老伴又常年腿疼,根本没法种地。现在好了,粮食送到家门口,还不耽误孩子们上班。”村民于大妈幸福地说。
南坪村260亩土地已全部进行了托管,对于托管带来的好处,村民们最有发言权。有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地的玉米为例,包括土地深松、播种、施肥、收获等,各种费用全部加起来只需300元,而在土地托管之前,500元也不够。“另外,合作社统一采用优良品种,产量高又抗倒伏、抗病虫害,拿玉米‘鲁单818’这个品种来说,即使前年大旱,亩产也达到了1200斤。”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靖本报讯6月23日,区委书记沙向东专题调研周村经济开发区园区发展工作情况。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苏振华,区委常委、副区长路德芝及周村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