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句谚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可从“健康储蓄”中提取“健康利息”,可让人享受终生;坏习惯则是“健康赌博场”,把健康损害于不知不觉、日积月累之中。因此“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作为一线科学教师,我把习惯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因为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开拓知识的“源泉”,获得知识的“门户”。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三字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收到较好效果,现与同行共榷。
一、抓
(1)在分组时抓好奇,激活学生。开学初,让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个有意义的名称,取名后要向全班公布名字的意义和奋斗目标。如“一休队”、“飞虎队”、“小蚂蚁队”……名称与奋斗目标一致后,组员既有努力的方向,又有行为约束的准则。
(2)在评价中抓好奇,激活学生。学生观察时,完成规定观察任务,奖励一个“大拇指”的小印章,超额完成时依次增加;交流出别人未发现的或有新意的内容,也增加奖励;对没有得到“大拇指”的同学,奖励一个“加油”,对违反协议的将扣除一个小印章。通过一次次的评价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好的观察习惯,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节节上升。
二、导
(1)依法定行,养成习惯。先教给学生观察的“法”,如:怎样观察、怎样有序观察、如何描述、如何倾听、如何记录、如何讨论、如何合作等,并将这种“法”固定下来,一开始的“法”,是“制定”的,长此以往就成了“习惯”。
(2)潜移默化,强化习惯。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课前师生一起唱自编的观察习惯儿歌,课中随机引进有关习惯养成谚语、名人名言等不间断而且不重复地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以其将习惯培养像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到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去。
三、放
(1)放在实践处,体验习惯。观察习惯是在实践中长期磨练形成的,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锻炼,在实践中体会良好的观察习惯带来的好处。
(2)放在创新处,内化习惯。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养成了比较好的观察习惯后,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想象与创新,使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得到内化。
综上所述:“三字法”让学生在科学课上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我想这会让他们享用一生并获得最大财富的!
□张店区杏园小学李雅洁
新闻推荐
晚报讯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计算速度,进一步拓展学生解题思维和知识面,日前,张店区兴学街小学举行第六届“口算大王”比赛。通过本次“口算大王”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