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上帝也有偷懒的时候”像是个笑话,可每每想起那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对他而言,从出生那一天就意味着不幸将伴随他的一生。
大概是两个月以前,我在门诊碰到了一个独特的病例。
早晨刚开诊不久,我就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本院职工,大体意思就是自己一个熟人的孩子——刚出生的宝宝——腿脚有点问题,要过来看看、咨询一下。
“腿脚”方面的异常、还是刚出生的宝宝,常见的无非是马蹄内翻足、多趾、并趾、足外翻之类。
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叔来到我们小儿骨科/矫形外科的诊室,年轻母亲怀中的襁褓里一个小宝宝正睡得香甜。
“大夫,你好,我是***介绍来的,您给看看孩子的腿和脚。”孩子的父亲看起来也就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有什么问题么?”在看孩子之前,我习惯性的问了一句。
孩子的父母不再做声,情绪看上去有些低落,“小孙子的右腿有点短。”站在后面的大叔——孩子的爷爷接过话茬,“脚趾也有点毛病。”
“把孩子放床上、解开衣服我看一眼吧。”直觉告诉我,这孩子的问题绝对小不了。
年轻的母亲轻轻唤醒正在熟睡的宝宝——刚出生的小家伙正在熟悉这个陌生的新世界,可对他的父母而言,从他来到世间的那一刻,度过每一分每一秒无不是一种煎熬。
等来到检查床前看到小家伙的右腿,我也傻眼了。
挺可爱的一个小家伙,偏偏右侧小腿比左侧瘦了一圈,更要命的是,他的右脚只有三个肉肉的小脚趾,瘦长的脚掌和左侧形成了及其鲜明、刺人心窝的对比。
通过查体,右侧肢体比之左侧大概短缩了1cm左右,好在膝、踝、髋关节的活动没什么大问题,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毕竟这种畸形合并其它部位畸形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我若有所思地回到座位上,不知该从何说去,这个结果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沉重无比的。
“怎么样,大夫,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呢。”没等我说话,孩子的父亲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听到我的答案,对他而言,我的一句话可能会让重新看到希望;而孩子的母亲表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她似乎读懂了我的表情。
“这个病挺罕见的。”即便答案对这个家庭而言有些残酷,可我还是得如实相告,职业使然,“孩子有可能是先天性腓骨缺如。”
“这个病我只在书上见过。”我如实的说着,“现实中还是第一次见,当然,也可能只是单纯的肢体发育不对称,下一步还得拍下肢的x线片看一下。”
之前我曾在潘少川主任的《小儿骨科学》一书中看到过“腓骨缺如”,书里面介绍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伴有同侧的部分足趾缺如、小腿及足部继发畸形,至于治疗,这种罕见病的效果大多不是太理想。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位家长的脸色瞬间黯淡,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停滞了一般,这对于一个新生儿来说、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家庭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我建议再去济南或者北京的上级医院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案。”
“或者是等到月底的时候,你再过来一趟,到时候咱们省立医院小儿骨科的王恒冰主任会过来坐诊,可以再找王主任会会诊。”
对于这种病例,我们并没有太好的方案,我只能尽力帮他们想办法。
“大夫,那您觉得孩子还能治好么,最起码以后能走路么。”有些失落的母亲看着我。
“我只能说还是有希望。”此刻,我实在想不出别的话语来安慰他们了。
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后,一家人离开了诊室。
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的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对于医生而言,面对疾病束手无策可谓是最痛苦不过的,可偏偏有时候,我们就需要去面对,去不断的挑战。
月底,小宝宝又来到了我们的门诊,省立医院的王主任给出了和我们差不多的建议:先行髋关节彩超排除髋臼发育不良,右下肢暂予观察。
打击是暂时的,失落也不会永久,我期望着这对年轻的父母能振作起来,只要不放弃,孩子的未来依旧会是一片灿烂。
上苍一时的疏忽、偷懒,对孩子而言,带来的后果是不幸或许会伴随其一生,这样的情景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每天都有无数肢体残疾的孩子和父母奔波在求医的漫漫长路上,也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得到令他们满意的回报,医生扮演的角色是去纠正上苍犯下的失误,用双手去弥补那些带来不幸的“残缺”,或许每一次的结果不尽完美,可我们仍在拼尽全力的战斗!
说到这儿,那个坚强的小家伙的样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新闻推荐
此前,德国车辆给急救车让路的视频让国人赞叹不已。近日,在深圳也出现了这样温暖的画面,让人心潮澎湃!其实,这些令人感动场面,也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给急救车让行,为生命开道,彰显了城市文明!给...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