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张店区傅家镇以调优结构为重点,以引进人才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创优服务为保障,牵住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探索符合自身地域特色的“新路子”,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换挡。
人才带动,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本要靠科技和人才支撑。今年以来,傅家镇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加强招才引智力度,深入贯彻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要求,按照“调优存量、控优增量、腾笼换鸟、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科技人才带动企业转型”的方式,引进和培育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广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产业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较强的“瞪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大提升。
企业科技含量不足是新旧动能转换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傅家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前不久,高新技术企业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赵富臣博士来到位于傅家镇的淄博中升机械有限公司,不仅带来了换热器节能的相关技术,还提出了“创新技术+生产实践”的共赢模式,利用对换热器等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企业成本,实现转型升级。
傅家镇镇长张成表示:“傅家镇作为主城区南部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进一步引导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搭好平台,各尽其能用人才
傅家镇房家村世纪路南头,曾是一处废旧的老厂房,现在,它变成了特别的“教育集中地”,翅膀造型的建筑象征着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成长。这里是由山东鼓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鼓舞培育基地3号店,这家以设计、创新和运营旧物业为主的文创公司目前已成为文创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傅家镇引进发展前景广阔、具备文化创新发展能力的优质项目代表。
一栋老楼的华丽变身,变化的不仅仅是楼体外形,更主要的是生产要素的改进与产业链的升级。“通过改硬件,实现的是老厂区形象与颜值的升级;装内容,实现的是老厂区的崭新定位与运用主体;促流动,是通过宣传与活动吸引客流,实现运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山东鼓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毕红磊说。以新的定位和新的运营主体实现更加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必要条件。
鼓舞3号店的教育产业园,准确把握市场、企业和人才的匹配度,以教育产业为支撑,吸引来一大批重质量、有特色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产业和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产业升级,吸引创新人才“回娘家”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傅家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环境吸引了在外地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回娘家”。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傅家人,敢领风气之先,在家乡尽情施展着才华与抱负,推动实现“人才带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步调一致”的良性循环。
从台湾回来的“绮乐文化”创始人,带着“以音乐启迪全脑”的教育理念和在台湾十余年的纯美式音乐教育理念回到家乡;从北京回来的单体另类建筑设计公司负责人,带来建筑领域的新理念与新活力;从天津回来的致力发展本地儿童话剧团的“优式文化”创始人,打造了淄博第一个民营话剧团。
“鼓舞文化创意园的成功让我感觉到现在家乡的大环境好了,看到了她对文化创意产业敞开的怀抱,家乡需要我,我也需要家乡。”“优式文化”创始人这样说。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业态创新,都需要引进保质保量的人才。在新旧动能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滚滚热潮中,在外打拼的傅家人才返乡发展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也带回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源源不断地添加动力。
(杨斌)
新闻推荐
吴文波,中共党员,临淄区皇城镇小铁村党支部书记、主任。2017年被评为临淄区“时代先锋”。作为小铁村的带头人,他工...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