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淄博供电公司收到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张洪振发来的感谢信,原来11日下午他在参加航模飞行比赛训练时,因操作不慎飞机落在了灯塔上,打了数个求助电话无果后,他们找到了淄博供电公司张店营业厅,在两名电力员工的帮助下飞机顺利取下来。这个温暖的小故事让人再次想起那个闻名公益界的名字——“善小”,16年来,“善小”志愿者从落地生根到茁壮成长,从引导员工小善常为、修身立德到向企业管理渗透、向社会延伸,成为公司践行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
厉害!电力员工高空“摘”飞机
6月12日上午,淄博供电公司张店营业厅正是缴费高峰时段,营业班长翟蕾忙着引导客户办理业务,两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走到了她面前。“您好,请问办什么业务?”翟蕾问。“我们不是来办业务的,是想请你们帮个忙。”其中一个小伙子有点难为情地说。
来营业厅找人帮忙?翟蕾把他们引到大厅一边,详细问了一下情况。原来,他们是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学生,因为马上要参加航模飞行比赛,他们这几天一直在学校操场加紧训练。在练习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他们的航模飞机落到了操场旁边的灯塔上。飞机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可那灯塔有三十米高,很难找到人帮他们摘下来。在求助多方无果后,他们想到了经常在高空作业的电力工人。
翟蕾在了解了情况后,马上向单位领导汇报。
“咱们帮帮这两个孩子。”在得到领导同意后,翟蕾立即联系了带电作业。
随后,带电作业人员陪着两个学生来到了学校操场。在勘查了现场情况和做好安全措施以后,工作人员李传宾登上了灯塔,用了20分钟,顺利地把飞机摘了下来。李传宾下来时,两个学生很是感激,要给他200块钱表示感谢。李传宾婉言拒绝后,对他们说:“能帮助到你们我很高兴,以后你们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电力线路。”
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离开后,两个学生给供电公司发来了感谢信,感谢他们保住自己的成果,为电力工人助人为乐的精神点赞。
点赞!“善小”16年坚守公益
这个温暖的小故事只是“善小”16年公益路上的一个小音符。
2002年,淄博供电公司成立了“善小”志愿者组织,本着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的原则,激发和调动大家“向善”的本质,用“善”来引导员工的精神追求。2002年至2018年,“善小”活动开展十六年,从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扎实开展了各类实践载体活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以说,“善小”活动从起始、发展到壮大的过程,也是“善小”意识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过程。
尤其在社会公益上,“善小”志愿者大力倡导“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理念,成立助残、助学等十几支“善小”志愿者服务队,统一配置有“善小”标志的旗帜、红马甲和小红帽,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爱心服务活动,叫响“善小”志愿服务的品牌,树立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的良好形象。
从2002年开始,“善小”志愿者连续多年为重症肌无力女孩项琳璐守护电力“生命专线”,并不间断为其家庭提供爱心帮扶;退休职工刘钧多年坚持清除城市“牛皮癣”,获得“全市十佳文明市民”称号;公司员工田玉林、王峰民勇跳水塘抢救6名车祸人员事迹广为流传,两人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淄博年度人物”……“自愿为他人做有意义的事”已深入公司每位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心中。
“善小”开展活动16年来,公司获得“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服务组织”、国家电网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善小”志愿者群体被评为“山东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感动淄博年度人物”等,“善小”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其做法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全文刊载。目前,“善小”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社会的精神财富。(晚报记者沙红翠通讯员王凌云)
新闻推荐
医疗废物管理常态化 市卫计委医疗废物管理及排查工作检查组到张店区人民医院检查指导工作
晚报讯(记者张谦谦通讯员曹颖颖)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与排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医疗废...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