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春晓特约记者闫盛霆
“今年以来,淄川区严格按照全市脱贫攻坚‘一个目标\’、‘四个确保\’的要求,聚焦扶贫对象,紧盯时间节点,重点在落实脱贫长效机制、贫困群众一户一策制定、贫困村‘五通十有\’和村集体经济全面达标上精准发力,逐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全面参与的扶贫大格局,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日前,淄川区委书记李新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新胜说,当前,淄博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决胜阶段,淄川区作为全市4个深度贫困区域之一,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从区级领导层面,由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以及分管副区长联系指导4个重点镇,由区委常委和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在挂包联系镇办基础上,再挂包联系10个重点薄弱村。目前,所有领导已全部按照要求到所挂包镇村进行了走访调研,督促问题整改,帮助制定了脱贫措施。部门企业层面,20个市直部门和61个区直部门挂包帮扶81个薄弱村,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122家重点骨干工商企业挂包帮扶158个薄弱村,实现对239个薄弱村的全覆盖。目前,所有部门企业都与挂包村进行了全面对接,正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建设扶贫车间、建立就业扶贫基地等方式,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增收。党员干部层面,全区1.1万名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66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一帮二联”工作要求,每月定期走访,宣传扶贫政策,帮助整理家务、清理卫生,创建“洁美”家庭,并通过“二维码”扫描留痕。社会扶贫层面,充分发挥“兆宏救助基金”“木海救助基金”等救助作用,构建工商企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参与贫困救助的良好格局。
李新胜告诉记者,淄川区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低保人口,扎实做好低保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2138名核销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将符合条件的继续纳入低保范围。围绕贫困老人,开展孝善扶贫。设立区、镇、村三级“孝善助老扶贫基金”,采取“子女拿一块、财政补一块”的方式,发挥道德评议会、巡回审判法庭等督促约束作用,引导子女自觉缴纳赡养费。投资6.6亿元,全面推进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十有”达标。目前,“五通十有”的15项指标中,13项已全部达标,未达标的通水、旱涝保收田两项指标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未达标的9个村,各镇都已倒排工期,在人、财、物等方面重点倾斜,确保9月30日前全部达标。发挥好全区建立的5000万元产业扶贫基金作用,以农业“新六产”为方向,引进工商企业和社会资本“上山下乡”,参与贫困村(薄弱村)产业开发、经济发展。
同时,全力抓好问题整改。对于省市反馈、自查自纠、市区审计、纪委专项巡查、财政资金检查的问题,逐一分解落实,进一步细化梳理,建立了精准识别退出、精准帮扶、资金管理、产业项目等8大类问题清单台账,逐项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到项目,落实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间,实行销号管理,6月底所有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和落实整改。深入开展为期2个月的区级扶贫专项巡察,发现问题,即知即改,注重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免押金晚报讯(记者孙艳芹通讯员程烁茗)昨日记者从淄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获悉,进入淄川区近一年的云单车免押金了...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