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钥匙阿姨”当起“管家”不含糊
在张店科苑街道办事处科技苑社区,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她出生在书香家庭,从小受帮困济贫、爱心奉献的精神熏陶,坚持本分做事,踏实做人,深受邻居们的信赖。她叫王文,十余年来义务为邻居保管钥匙,在任何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不求回报,现在更是与老伴一起进行了遗体捐献公证,打算用一生来践行诚信,奉献爱心。
2006年12月,王文搬到了张店区庭兰居小区居住,一次邻居有急事,她帮了一次忙,开启了她的“钥匙阿姨”之路。“邻家一个姑娘急着上班,但她妈妈要来,两人时间对不上,她在家等着上班就迟到了,要是不等,她妈妈来了进不去门。这不就来找我,问能不能把钥匙保管一下。”王文告诉记者,这件事对她来说不存在“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样做,因为邻里之间相互守望,是再自然不过的。
王文曾帮十几户邻居保管过钥匙,其中既有独居的老人、外出旅游的邻居,也有外来租房人员。钥匙多了,为防止弄混,王文在每把钥匙上贴好各家名字和门牌,只待他们本人来领取。“要是有看房子的,我还带人去看看。因为房主有空肯定愿意自己来谈谈价格,来不了咱就帮帮忙。来领钥匙的也得对上号,谁送来的谁领走,再说咱不能大张旗鼓,有老人请我帮忙保管钥匙,儿女可能还不同意。”王文告诉记者,家门钥匙虽小,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信任,总是要先给别人安全感、信任感,别人才能相信你。”一年又一年,有的邻居拿回了钥匙,有的邻居有急事时又送来了钥匙,王文一直坚持当好“管家”,期间从没出过岔子。
“该出手时就出手”邻里相助从不拒
王文出生于1952年,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干本分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刚搬到庭兰居小区的时候,王文在闲暇之余经常跟老伴出去找邻居们打牌,一来二去认识了不少人。
一次聊天中,王文得知邻居小吴家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生病住院了,小吴工作忙抽不开身,妻子小莉一个人在医院,就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小吴怕拖累我,先是拒绝了,我知道他们的情况,就说先帮他们照顾着,等找到更合适的人我马上撤,找不到我就一直在那里。”王文知道小两口的老家来不了人,又担心从外面找人照顾孩子不放心,便一再坚持。最终,王文的善意没有被推辞,十几天里,王文一早就搭公交车去医院帮忙,直到孩子康复。
“上次我碰见一个送外卖的新手,找不着地方,我说你骑车带着我,我领你过去,送到了人家还要再送我回家,咱赶紧走了,别耽误人工作。”生活中,凡是王文遇见别人需要帮忙,她从不推辞。“很多人请求帮助都是先问家人问朋友,一旦开口问邻居或者陌生人,肯定是要紧的急事,咱能帮上忙的,就不能说不。”王文说。
相约老伴捐献遗体奉献一生不后悔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文平时的语速总是慢慢的,口气轻轻的,但提到帮助人的事情时,会变得特别有底气。除了助人为乐,还有一件事情让王文自豪,那便是遗体捐献。提起这件事情,王文没有任何悲伤或低落的情绪。她告诉记者,自己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上班要尽职尽责,做儿女要照顾好家人,做长辈要照顾好小辈,人活着的时候要做应有的贡献。人去世后总要成为一抔黄土,捐献眼角膜可以给活着的人用,这不就是助人延续生命吗!”2016年12月,王文征求了老伴的意见,两位老人一起在张店区红十字会进行了遗体捐献公证,捐献同意书上需要家属签字,王文的女儿也没有反对。王文告诉记者,家人对这件事都达成了共识,不认为捐献遗体有什么不好。“思念亲人是放在心里,不是对着墓碑,那些形式都没有意义。如果你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不妨让自己的一部分器官帮助别人活下去,也是自己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王文这样说。
在邻居眼里,王文是个“百管阿姨”,管孩子晚饭、带邻居看病、雨天收衣服、代付水电账单……只要做得到,她样样都管。在采访过程中,王文也反复对记者说,自己做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不知为何在别人看来竟成了大事。在整个城市里,王文只是一位普通的市民,却在朴实中透着不凡。她用自己的真心赢得邻里的信任,奉献爱心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您身边若有温暖的新闻故事,您若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若您曾参与过一座楼、一条路、一个社区的改造……请拨打我们的新闻热线3184500、8271110,告诉我们,我们一起讲述这座城市的暖心故事,记录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邮箱zbwbshxw@163.com,也可通过“淄博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晚报记者商萍萍通讯员刘玲张智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期,市总工会化工医药工会以张店区东部化工区为试点,开启了上级工会指导、园区工会牵头、会下充分酝酿、会...
淄博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淄博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