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敬东
通讯员胡云雷
近年来,高考招录相关电信诈骗案件呈多发高发态势,诈骗分子往往冒充教育部门人员、高校教师等角色,以交纳相关费用为由实施诈骗,时间集中在高考录取前后,不仅造成有关单位的名誉损失,也给考生及家长的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记者从淄博市反电信诈骗中心了解到,高考后到录取前,犯罪嫌疑人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或关系人,以声称有内部指标等,可以破格录取进相关名校或是帮助调剂到较好专业为由,索要好处费实施诈骗。高考录取后,犯罪嫌疑人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或是教育主管部门人员,以及银行信贷部门人员,以收缴学费或发放教育补助金、助学贷款需缴纳手续费等为借口,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进行转账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邮寄假冒录取通知书,让事主收件付款,或是在假冒的录取通知书上,留下收款二维码和木马、钓鱼网站,诱骗事主扫码缴纳学费等实施诈骗。
淄博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学子切实提高防诈骗意识,发现情况及时报警,决不轻易汇转钱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店区铁路小学从生命发展的角度,立足学生的未来,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幸福快乐、自主探究、思维创新,能...
淄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淄博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