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新闻 桓台新闻 高青新闻 沂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淄博市 > 沂源新闻 > 正文

“好事实事他办了一箩筐” □本报记者 鹿鹏 通讯员 尚现军

来源:淄博日报 2017-04-23 10:06   https://www.yybnet.net/
“沈书记,驻村来,全体村民笑开怀,修道路、建水井,样样难事把它干,解民忧、排民难,谁有困难跟他言。”4月22日,沂源县鲁村镇鹿角山村村民伊廷香说起村里的变化,情不自禁地夸起该村的第一书记沈东明。

这个距离沂源县城35公里,毗邻莱芜的小山村,山多地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缺水,一遇干旱年景,别说灌溉,就是人畜饮水都是个很大问题。

2015年6月,在淄博市干休所工作的沈东明被派驻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见面会上,他掷地有声地说,“既然当这个第一书记,我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然而,在村里转了一圈之后,沈东明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村庄坐落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街道是石头路和土路,坑洼不平;山地缺水,村中唯一的水源是一个大口井……

困难挡不住沈东明的脚步,他从驻村的第二天起,就拿着一个笔记本,挨家挨户敲门,了解村民所想、所盼、所愿,收集第一手资料。

“要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干点实事。”沈东明和村支部书记王孝文一合计,决定先硬化村内道路。

接近两年的时间,沈东明跑上跑下,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多方筹集资金50余万元,分批次硬化村内道路近3000米。在每一次施工中,沈东明和村两委一班人,分工找机器、看施工、抓质量。到目前,村里的主要街道、大部分连户小巷已全硬化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两侧还安装了路灯。“以前晚上出门很小心,怕路不好走摔跤,现在不用怕啦。”村民黄加春说。

修路的同时,沈东明不忘解决农业缺水问题,他积极联系派出单位和财政、水务等部门,申请资金近20万元,为鹿角山村打深水井2眼,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安装了净水设备,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深水井出水那天,许多村民围在一旁,多少人脸上带着笑,眼角却是湿的,不经历缺水的人,很难理解他们对水的那份渴求。

路通了,水有了,加之村书记王孝文前几年带领村民种植的数百亩核桃和山楂长势喜人,村民对村庄的未来充满希望。村民王树兰说:“现在村里一派新气象,充满着生机,俺们觉着更有奔头了。”

看到村里的变化,沈东明心里美滋滋的,但他并没有自满,总是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

帮助村里申请饮水扶贫工程,铺设2000米供水管道,维修村北饮用水水池;单位出资为村里安装监控,保障村民财产安全;为农家书屋购买书架、增补图书,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丰富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为村北大口井安装护栏,保障村民出行安全;组织单位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全村1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沈东明总觉得还能为村里做得更多。

如今,茶余饭后,村民们喜欢到文化广场上,跳舞、打牌、下棋、健身,好不热闹。“村里的变化是托沈书记的福,他在俺村里办的好事实事还不得有一箩筐啊。”人群中的一句话,引得大家对沈东明齐声称道。

新闻推荐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构建平安和谐淄博,淄博市设立基层见义勇为工作站 社区村居都有见义勇为联络员

晚报讯(崔晓蕾通讯员邱宝军)为进一步夯实见义勇为基层基础工作,拓展见义勇为工作的社会覆盖面,畅通见义勇为工作的信息渠道,不断完善和规范见义勇为工作的快速反应机制,切实发挥见义勇为...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清明雨2017-04-21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好事实事他办了一箩筐” □本报记者 鹿鹏 通讯员 尚现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