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铁的决心、措施和手腕强力推进治污减排和生态保护,将“生态淄博”建设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加以推进,举全市之力来抓生态。通过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和“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分别达到183天、225天,分别比2014年增加63天、9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主要河流断面COD和氨氮平均浓度比2011年分别下降24%和43.3%。3年来共获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4841万元,位列全省第一。今年2月24日,国家环保部公布《2016年度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成效明显市(州)入选名单公示》,淄博市作为全国4个市之一被列入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城市名单。在抓生态方面主要动用了五项“法宝”:
——“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市政府率先垂范,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要求,采取抓正反典型的形式,以问题导向破解难题。每月调度绿动力提升工程建设情况,狠抓工作落实,连续召开生态淄博建设调度会19次,绿动力提升工程调度会9次,调度中发现的问题,就地解决,不留病根。去年,查摆解决问题70件,对21名领导干部实行了问责追究,有力压实了各级环境监管责任。
——“关键环节抓得准”。针对燃煤消耗高这一顽疾,创新实施总投资107亿元的“绿动力提升工程”,政府设立10亿元的财政奖补资金,对全市所有燃煤行业及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提升改造。通过工程实施倒逼企业技改升级,实现落后产能淘汰转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2016年累计竣工项目2036个,待工程全部完成后,将直接削减燃煤消耗1200万吨。去年以来,淄博市相继列入“国家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城市”、“山东省高效煤粉锅炉试点示范城市”。
——“多措并举抓得细”。按照点源治理与行业治理、区域治理结合的原则,细化各项工作措施,以实招求实效。2016年在全市火电、建陶、砖瓦等九个行业内开展“九个一律”专项整治,检查企业1186家,查摆、解决问题551项。去年下半年集中开展了生态环保“百日攻坚战”,共督办问题6655项,约谈区县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404人次,督导3945家企业全部建立一企一档环保档案。今年又确定了以全市“四大区域”为重点的生态综合治理任务,将对36个重点行业类别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落实5358项生态整治任务。
——“环保执法动真格”。坚持以最严格的执法手段加强环保监管,实施“刑责治污”。2016年侦办了108起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73名,逮捕83人,产生了强大的震慑效应。同时,坚持以最严厉的处罚方式提升违法成本,促使企业纠正违法行为。去年共对1043起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并在全省率先出台“双罚”制度,对环境违法企业进行处罚的同时,等额扣减相关区县财政资金,使制污者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生态修复推进快”。在做好污染治理“减法”的同时,淄博市也不遗余力地做足生态增量“加法”。先后实施工业点源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180个,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投资130多亿实施主要流域治理、修复工程,马踏湖、孝妇河等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圈正在逐步形成。开展主城区东南部工矿区及九顶山生态修复,完成生态修复1.52万亩,绿化荒山6.7万亩。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淄博市成功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博山区、沂源县列入国家生态功能区。
新闻推荐
“五化治理”为镇域经济发展护航 博山区石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辛达
安全生产是保障社会各行各业稳定繁荣的大前提。强化安全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是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保障。日常巡查网格化。充分发挥村级安全员...
沂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