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沂源县南麻街道朱家庄村苹果种植大户李志刚一大早就背上“书包”,在瑟瑟秋风中骑上摩托,直奔“田间课堂”,学习苹果适时采摘提高果品品质的新技术。
“果型正、果面红、糖分足、果味浓、口感好的苹果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追捧。晚熟苹果普遍存在过早采摘、果面不红、糖度不足、口感不好的质量问题,所以要坚决杜绝早采现象。”县果树中心授课老师徐志芳讲道。全场580多名农民学员全神贯注,边听边记,频频点头。
“田间课堂”是沂源县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所做的工作之一。该县先后开设了田间、APP、农家、流动、拓展等“五课堂”,让全县果农享受全方位农业科技培训。以“田间课堂”为例,依托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公司或农业示范基地等设立田间学校17处,采取“双专家+辅导员”互动教学模式,为农民提供实习观摩的试验示范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变抽象为具体、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五课堂”逐步让全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转型。鲁村镇的菜农魏志海,除了经常参加“田间课堂”培训,还在手机上安装了APP,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前段时间他使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连续阴天蔬菜管理技术,成功规避了一场病虫害。他高兴地说:“五课堂课程接地气,针对性强,是我发家致富的科技好帮手。”
培训还尝试把工业思维和商业意识带入“五课堂”,培养农民用企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或经营,如今在沂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实用人才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沂源县已有4万农民通过“五课堂”享受全方位农业科技培训,培育科技示范主体800户,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次,涌现出了张伟、王存刚、陈丙福等一批省市乡村之星、“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00余家。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孟书祥)昨日上午9时,在沂源中庄镇富家庄活动中心,多名村干部、党员和群众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村党支部书记郑子生告诉记者,他最关心的是三农问题。“中...
沂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