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在外打工的陈红兵回到了距离富顺县城近20公里的彭庙镇新和村的家里,“一到过年就超想回家,一是父母在家,二是只有在家里才能吃上最正宗的富顺豆花!”
让陈红兵魂牵梦萦的豆花要经过六道工序才能吃到嘴里。
为了子女回家那天的午饭桌上有豆花,陈红兵父母陈志尧、彭高分夫妻俩早上6点过就起来忙活。第一步是泡豆子,将洗净后的干黄豆用温水浸泡至能用手指掐烂。
豆子泡好后,就可以磨浆了,“用石磨反复慢慢磨出来的浆才细,做出来的豆花才好吃。”
第三步是滤浆,这一步又分为滤生浆和滤熟浆。滤生浆,即是将石磨磨出的豆浆和豆渣分离。滤熟浆,即是将滤后生浆烧开后再次过滤。
滤浆之后的工序是点豆花。将烧开的豆浆稍微冷却后,用制盐副产品“胆水”(稀释后)放入浆内进行搅拌,彭婆婆说要看做豆花成败,点豆花这一步骤就占了一半,“‘胆水\’每次放入豆浆后均匀搅拌,静放一二分钟后再放‘胆水\’。直到浆酽后‘胆水\’越放越少,再烧一把微火,等浆变清亮。”
点豆花后,压豆花步骤决定口感——将筲箕放入锅内轻压豆花,并将过多的水舀走,“想吃嫩气点,就压轻些,吃老一点,就压重点。”
进行到这一步,豆花基本做好。第六步是开墩子,只见彭高分用刀在锅里“横竖画井”分割豆花。
待豆花分碗装好,陈大爷的蘸水也做好了——将干辣椒用开水浸泡洗净后,放入石窝中舂,然后调入豆油、盐、熟菜油、熟芝麻、藿香等调制,香辣可口。陈大爷特别叮嘱,“豆花先蘸后吃,要趁热吃才更有‘感觉\’。”本报记者 王玉姗 整理
新闻推荐
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但在自贡市富顺县,不到三岁的“小棉袄”却被爷爷奶奶狠心遗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热心市民和充满爱心的民警。在民警的帮助下,一周后被遗弃的女孩终于回了家。惨被遗弃...
富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