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近日,自贡市大安区阳光贝贝幼稚园被曝疑给幼儿吃“霉大米馊面条”,数百名家长聚集在该幼稚园入口处向园方讨要说法。随即幼稚园园长被控制,数百名幼儿接受健康体检,“变质食品”被抽样送检。抽检发现5项食品“感官项目不合格”,当地以通报会、媒体、网络等形式向家长公布检验报告。
虽然相关部门处理及时、各项措施齐头并进,信息也公开到位,但该事件并没就此平息。在当地论坛,网友发帖称“你还敢让孩子上这样无良幼儿园吗?反正我不敢!”
照理说,政府部门现在对包括学校食品的重视程度正在显著提高,比如,今年8月30日,自贡市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但是,公众对于幼儿园的食品安全还是心存疑虑。这也不能怪家长们,像自贡此次这样,专项检查还在进行过程中,就出现阳光贝贝幼稚园“疑似变质食品”事件。
为何阳光贝贝敢顶风作案?是对食品安全问题根本不重视,还是对专项检查存在侥幸心理?这不禁让人们深思,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建立一套长效监管机制,变突击式的专项检查为常态化的长期监督,让食品安全成为幼儿园经营者和管理者头上的“一把剑”?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越来越多。对像阳光贝贝这样的民办幼儿园,除了设置严格的准入机制,更应建立一套灵活的淘汰机制。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保障下,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要跟踪监督整改落实,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取消办园资格,予以淘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守帅9月26日,华商企业跨国发展论坛项目对接交流会现场,临时为成都一名“草根”创业者增加寻求投资环节。交流会原本安排了4名嘉宾发言,分别由自贡高新区、苏州久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