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9月17日至18日,国家园林城市考察专家组兵分多路深入自贡市大街小巷,验收自贡三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下简称“创园”)的成效。
专家组组长、扬州市园林局局长、高级工程师赵御龙第一次来自贡。来考察之前的半年,国家住建部专家对自贡市“创园”工作提出了多达7个方面的指导和改进意见。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赵御龙“由替自贡担心”到“为自贡感到高兴”。9月18日下午,专家组给出综合考察意见:自贡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贡特色的“创园”之路。
大山为屏、中山为园、小山为链
规划先行 山水城市彰显地域特色
作为老工业基地,自贡的工业与城市无序结合的矛盾比较突出,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但另一方面,自贡山川秀美,釜溪河穿城而过,仅城区的自然山体就有87座。
把自然山水作为城市艺术构图的主骨架,自贡“创园”巧妙着墨。“城镇与自然环境有着天然联系,我们要强化这种联系,使自然山水跟城镇水乳交融。”自贡市委书记雷洪金表示。
以“大山为屏、中山为园、小山为链”思路,中心城区48座山体绿化提升,打造多重山体景观;沿釜溪河打造多元水系景观,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3.32%,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9.21%。
根据规划,自贡在4373平方公里市域范围,构建城乡一体的生态系统;在311平方公里城市非建设用地范围,划定生态红线,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在1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融合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一心两带三环多园多楔”城市绿地系统。
在住建部监察局副局级监察员张永坤看来,“灵秀山水的打造,彰显了自贡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
历史街区复兴
理性“微更新”生态文化与经济结合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贡以2000多年汲卤制盐历史为依托和发轫,积淀形成了枝繁叶茂的井盐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化。但是,生态景观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如何融入历史文化?
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不好。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系统梳理旧城核心要素功能和项目,旧城“微更新”的创新理念进入自贡人的视野。
坚持“有机梳理、保护传承、理性对待”,按照“减密、增绿、留空、修复”的原则,保持旧城空间尺度,保留传统和谐的生活氛围,推动王家塘、肖家山、自流井老街等历史街区复兴。
占地210公顷的釜溪河符合绿道即将开园,以釜溪河为纽带,以盐文化为主线,串联古镇文化、民俗文化,将形成一条闭合的“盐文化旅游产业链”。
通过突出“节能、节地、节水、节财”,自贡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71.89%。“自贡城市节能建筑比例达到36.8%,既经济实用又符合‘创园\’的节能减排的标准。”陕西省宝鸡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锋波表示。
走出家门300米便进公园
以人为本 表达园林城市民生情怀
自去年8月从贡井区搬到汇东新区,市民蓝女士锻炼的习惯没有变,变化的是选择的公园多了。
走出家门,便进公园。目前,自贡已经建成7个综合公园、16个专类公园等公园绿地,城市公园绿地达827公顷,市民出行300米就能享受绿色公共空间。
位于自贡中心城区黄金地段,保障性住房工程和泰家园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就可完工。毗邻汇东绿盛小学南湖分校、川南农贸市场,配备了地下车库、无障碍设施等。
在自贡,“创园”充分注重人的体验、人的感受、人的生活,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市政专家、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表示,自贡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100%,新建改建道路铺设盲道率100%,市区一刻钟、市域半小时快速通达的城市骨干网络等这些做法,“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源自更多的民生细节,才能表达园林城市的民生情怀。”
新闻推荐
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一场分论坛上,与会的中国民企代表与来自全球的华商精英“亲密接触”,在分享与讨论中碰撞出一本中国民企“走出去”的“生意经”。“中国民营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实现可持...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