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从某种角度来讲,跟食物也同样的道理,作曲有乐器,做食物要有基本的东西,我不是很会做饭的人,但会觉得做饭很有意思,所以我尝试以做食物的心情做音乐,其实发现他们两个非常接近。”阿鲲希望可以用恰当的音乐帮助画面,用听觉挑动味觉呈现出更诱人的《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正在央视热播,目前已播出了《脚步》《心传》《时节》,第四集《家常》将于明晚与观众见面。其中精巧的食物、婉转的配乐、人文的剧情、诗意的解说词都让网友们沉醉在“才下舌尖,却上心头”的氛围中。无论是第一集《脚步》结尾白马占堆仰望天空时、一曲凝结了食物和人心的《初》,或是很多网友说“听着听着就哭了”的片尾曲《再会》,抑或是传承《舌尖1》音乐主题的《劳作的春夏秋2》,还是展示和制作诱人食物时的《舞》……这些与《舌尖2》紧密相扣的配乐都是国内著名青年作曲家阿鲲的作品。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专访了阿鲲。据了解,生在自贡长在成都的他,曾就读于电子科大和川音,阿鲲透露,片尾曲《再会》是在与总导演陈晓卿通话20分钟后就完成的作品,当被问到如何给成都苍蝇馆子配乐,他表示“那得把嘻哈音乐和交响乐一起结合起来。”
为食物配音乐就像炒菜
两者有共通点
《厨房的交响曲2》《唇齿之间》《功夫厨房》……阿鲲的《舌尖》音乐系列俨然已经与食物融为一体。这些感动了万千大众的经典之作,却是在阿鲲“受虐”的情况下完成,他告诉记者,配乐的时候看的还是《舌尖》的高清片子,“观众还可以边看边吃点东西,可是我们边看边工作,很虐的事啊。”
阿鲲也是《舌尖1》的配乐,前后两季的配乐有变化也有传承和发展,“有新的变化和增加,比如李伯荣和本帮菜的故事,在故事最后,厨师们端坐颇有宗师满堂的意味,这时的配乐是《劳动人民的平凡与伟大2》这首曲子,延续自《舌尖1》的同名曲,大气中富含情怀。”
阿鲲给《舌尖2》配乐,可以说也托了食物的福,比如在天津吃海鲜,吃着吃着他就冒了一个旋律,继承了《舌尖1》的调性,却成了《舌尖2》的旋律。在《舌尖》之前,他从来没有给食物配过乐,但现在的他,为食物配音乐“就像炒菜”,“什么时候加什么,什么时候撤什么,都需要恰到好处,两者有共通点。”
感动观众的片尾曲《再会》
是和导演通话20分钟后写就的
总导演陈晓卿此前曾说《舌尖2》融合了公路片、武侠片……阿鲲的配乐也是将这些类型集合而成,有像《初》这样抒情的音乐,也有动作化的《功夫厨房》,还有电子音乐构成的光怪陆离,“要呈现不同的面,比如第二集中的赤膊的榨油师,挂面中绕面时的急迫鼓点,我想象他们的对手换成了时间,就成了《功夫厨房》”。
片尾音乐《再会》更是他在和陈晓卿打完电话20分钟后就写好的,阿鲲告诉记者,陈晓卿当时说,谢幕时年轻演员蹦蹦跳跳,老演员人生阅历深厚,他的谢幕就比较沉稳,我们要沉稳的谢幕,阿鲲用心感受着沉稳便写出了《再会》。有网友评价这首曲子就像一面镜子,心里面有什么就能听到什么。
阿鲲也曾给《秦时明月》《十二生肖》等电影配乐,曾在成都生活很长时间的他当被问到如何给成都的苍蝇馆子配乐时,阿鲲觉得很有意思,“肯定不是拿一种音乐配,里面有摇滚、嘻哈、交响乐、歌剧,哈哈,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不能限制,要打开想象。”成都商报记者 曾灵
《舌尖2》第四集
《家常》明晚播出
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蕴藏着中国人最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每一张家庭餐桌都是了解中国人家庭观念的最好样本。本集《家常》,走进一户户平凡人家,与他们一同品味日常生活中的人间百味。《家常》除了红烧肉等广为人们所喜爱的家常菜,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伦常与亲情,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古诗中描绘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羹汤中所饱含的,远不止日常的柴米油盐。
明晚播出的这些家常菜镜头,正如《舌尖2》的台词所描述: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新闻推荐
世界杯就是——— 嘴里啃着鸭脚板眼睛盯着人脚板 美食下球赛,成都4大跑腿匠人气外卖火速奉上
■没有美食,不成世界杯。■深夜,守着一场场精彩的球赛,一定要吃着送上门的外卖才叫圆满。■巴西世界杯盛宴已经开打,作为一个体贴的太太,既然你已阻止不了那个男人熬夜看球,唯一能做的,就是叫上或督促他...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