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的结婚证吗?近日,自贡市收藏家姜小平向自贡晚报展示了一份新中国成立后自贡市早期的结婚证。这份结婚证不仅见证了一段婚姻,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非常有纪念意义。
发 现
保存完好,纸张泛黄,时代气息浓厚
记者看到,这份结婚证于1952年颁发,至今已整整63年,虽然纸张早已泛黄,但是保存得比较完好,没有什么破损。
这份结婚证由两张薄薄的纸拼成,为奖状式样,长300毫米,宽270毫米。结婚证右边竖着写着“结婚证”三个大字,在其上端中央位置,印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间接缝处印有证件编号,编号字样每张各一半,其为“公元一九五二年民政字第壹叁陆肆号”,也意味着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后的第1364张结婚证。
结婚证上面的文字为繁体字,主要内容为:“双方自愿结婚,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之规定相合,此证”。接下来的便是男女双方姓名,男方:余万发,二十五岁,四川省自贡人;女方:陈桂芳,十八岁,四川省自贡人。旁边还有婚姻登记经办人的名字,各人签名下都有方形印章。同时,还有川南区自贡市第三区人民政府区长的签名。签发时间为:1952年7月28日,填发机关为“自贡市人民政府”,时代气息浓厚。
这样一式两份的结婚证合起来,可以看到完整的结婚证编号。“自贡市人民政府”的大红印章盖在两张纸的中间,两张纸合起来才可以看到完整的红色印章。在结婚证的背面,印刷着《婚姻法》第三章“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七条至第十二条的内容。
来 历
网上淘宝,意外发现,毫不犹豫买下
这样一份时代气息浓厚的结婚证是从何而来的呢?
姜小平告诉记者,他是一位收藏家,闲来无事就喜欢到网上淘宝,但凡感兴趣的藏品总会毫不吝惜地买下。他说,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一段故事。其中结婚证就是他收藏的一个主题,至今已收藏了好几百份。“我收藏最早的一张结婚证是民国时期的。”姜小平说。
“这张结婚证也是无意中从网上淘来的。”姜小平说,今年6月份左右,他像往常一样在网上淘宝,意外发现了一位卖家在以几元的价格拍卖结婚证,对方自称是收购废弃品的。姜小平打开图片一看,发现这张结婚证是自贡市的,而且发证日期是1952年。
因为年代久远,对喜欢收藏的人来说,这样一份结婚证很具有收藏价值和意义,姜小平如获至宝,最终以近300元的价格拍下。姜小平说,新中国成立后,他收藏的第一份结婚证是一张武汉的结婚证,领证日期在《婚姻法》颁布后的一个月。“这是继《婚姻法》实施以来,我收藏的第二张结婚证”。
意 义
历史见证,保存不易,具有研究价值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法律不是《宪法》,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1950年5月1日起实施。《婚姻法》明确规定男女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这份于1952年7月28日签发的婚姻证书,就是在《婚姻法》颁布实施后领取的。
姜小平随后与自贡市档案馆取得联系后获悉,目前还没有入收藏这样的结婚证书,而这份结婚证,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新中国成立后由自贡市政府颁发的最早结婚证之一,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这对研究自贡市结婚证的发展史具有史料价值,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历史见证。”姜小平说,与现在的结婚证相比,这份结婚证的内容更丰富,内涵深刻,注入了更多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结婚证的演变实质上也折射出中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家庭婚恋元素的变迁。
如果结婚证上的双方还健在,如今已分别是88岁、81岁的老人了。姜小平很想获悉这两位老人家的情况,希望能把这份结婚证捐赠给证件的主人或者其子女。“每个时代的结婚证都有该时代的印记,结婚证在不断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心里对爱情与婚姻的美好向往。”
新闻推荐
杨一书,今年85岁,退休多年,本该畅享夕阳之乐,却因身体原因,连家门也很少出,更别说像普通人一样享受垂钓、棋牌的乐趣了。他每天就在不大的房间里打转转,生活平淡、乏味。中国珠算申遗成功的新闻,改变了杨...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