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新闻 荣县新闻 富顺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自贡市 > 自贡新闻 > 正文

川剧《还我河山》上演点燃观众爱国热情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6-07-13 23:58   https://www.yybnet.net/

▲川剧 《还我河山》。

▲舞剧《家》。

□本报记者 张立峰 文/图

近日,省内多地都举行了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活动。除了传统的纪念方式以外,观众们还走进剧院,一边欣赏川剧、舞剧,一边铭记历史。

看《还我河山》铭记历史

7月8日晚,在省川剧院,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川剧《还我河山》,点燃了观众心中的爱国热情。

作为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历来是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用川剧艺术来讲述抗战故事,《还我河山》作出了新的探索,该剧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观看。

短短两小时的演出,让观众马卫朝一家倍感震撼。“川剧的唱腔和真实抗战历史的结合,让人十分触动。”马卫朝告诉记者,他和妻子特意带着12岁的儿子一同来观看,“这部剧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舞台效果都非常棒。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引导孩子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马卫朝说。

《还我河山》由“巴蜀鬼才”魏明伦担任文学艺术总监,自贡本土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担任编剧,著名导演、国家一级演员任庭芳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廖忠荣担任作曲。全剧讲述了抗战期间,日军截断淮扬盐道,华中华南军民食盐紧缺,自贡人民冒着日军的狂轰乱炸,加紧食盐生产供应前方,并且全民动员捐钱捐物,动员子弟参军抗战的故事。

据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介绍,自贡是在抗战初期的1939年设立的省级直辖市,当时人口只有20余万,抗战期间生产食盐300余万吨,生产食盐比抗战前增加了3倍,贡献税金20余亿元 (法币),捐钱捐物折合现金1亿2千万元,人均捐献500多元,比成都、重庆捐款之和还多。创造了人均和个人单额捐款等多项全国记录,留下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蒋刚介绍,该作品经过5年修改打磨,先后7易其稿,虽然是以本土盐业的历史题材所创作,但一直都在传统中寻求创新。服装、灯光、演绎等都在不断的突破,音乐也加入了小提琴、长号等让其与民乐相结合,其中更有传统的自贡民间音乐——自贡号子,震撼的舞美效果更是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目前,《还我河山》被评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重点项目,接下来将继续在省内巡演。

观舞剧《家》唯美动情

除了 《还我河山》,舞剧《家》同样吸引眼球。7月10日晚,由省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巴金名著《家》升级版在成都上演。跌宕的剧情、触动人心的表演、经久不息的掌声,可以看出观众对该剧的持续热捧。

巴金的《家》被人们以各种形式演绎过。和电视剧相比,舞剧《家》则以男性为主角统领舞剧,以无声舞剧的形式诠释原著、还原原著。“话剧、川剧、电影的创作优势在叙事,而舞剧擅长的则是抒情。”该剧编剧柒雅以此为思路,并没有将原著的情节完整呈现,而是选择其中人物情感描写较为集中、细腻的部分来着墨。

导演何川告诉记者,这场舞剧以两场婚礼和两场葬礼为线索,抓住原著中想要表现封建社会的枷锁和追求光明的两大重点来展开,不仅真实再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成都的婚葬习俗,还以此为核心,突出当历史的洪流步步摧垮这个家,家中人随之跌宕起伏的命运。

用语言将故事情节讲出来,每个人都能理解,可是舞蹈如何让观众感受到呢?何川告诉记者,这场演出,无论从灯光、布景、道具、音乐、舞蹈动作、剧情上都做了一定的修改。“在灯光上,不再昏暗,色彩更加丰富、明亮,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场景的变化。在服饰上,鸣凤的服饰一改往日偏灰的色调,出场一身明黄色的上衣,立刻就锁定了观众的眼球,也将鸣凤不卑不亢的人物个性更为凸显,让观众对舞台上 《家》中的人物认识更加明确。在音乐上,加入了川剧戏曲的配乐,让《家》的味道更加浓厚。”何川说。

目前,舞剧《家》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创作支持,被选为201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同时也是2015年首届四川艺术节的最佳剧目奖获得者。

新闻推荐

有了房子就有家

26岁的袁珊是个“外来妹”,家在自贡农村的她,4年前大学毕业时追随男友来到西昌,在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一年后,袁珊的爱情无疾而终,她没选择逃离,她已爱上了这个城市,此时她的事业也有了起色,成为公...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白紫薇 □郑永凯2016-08-17 11:18
猜你喜欢:
金税三期工程简介2015-12-03 14:04
评论:(川剧《还我河山》上演点燃观众爱国热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