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评论员 朱达志
人无信则不立。古代中国人是很讲究诚信为本的。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诚信故事,比如:孟母从胎教开始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孟子明白诚信的价值,曾子为了让儿子知晓一诺千金的道理而不惜真的杀了一头小猪给他吃,而楚人季布更是因诚实守信而幸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这样的故事并不都是传说,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各种各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事例仍然层出不穷。家住荣县高山镇的八旬老人董昭君,放弃县城的安逸和儿孙满堂的幸福晚年,和老伴一起独居山中,几十年如一日为祖上恩人守墓,为的就是当初向父亲许下的一句承诺。
在通信手段和交通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一句诺言往往可以让人终生相守、世代相传。而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古代熟人社会,诚信的价值更是体现在可以确保交易成本最低这一特性上。因此,诚实守信成为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之一,千百年来被广泛推崇与践行。而今天,市场经济更是建立在成熟的契约精神与一系列规则之下,良好的信用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的最高追求之一。
实际上,诚信不光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精神的体现,也是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诚信,稳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诚信,而成熟的市场关系更离不开诚信,它不啻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董昭君老人信守承诺的事迹感人,但它给我们的启迪更深。
新闻推荐
王银平(左二)与工友一起讨薪。华西都市报:今年3月底,位于荣县某工业园区的一工程竣工,可是至今,负责钢构等建设的94名工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94人318.2万元工资遭发包方拖欠。为此,包工头王银平...
荣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