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资阳 今日安岳 今日乐至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今日安岳 > 正文

风雨七十载 三代人见证村路蝶变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9-06-14 05:50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的宝华乡乡村公路。

村民走在宽敞的硬化道路上。

□雨晓荷 文/图

我出生在安岳县宝华乡凤狮村一个农民家庭,我们一家三代见证了乡村公路的惊艳蝶变——从长满茅草的羊肠小道,到坎坷泥泞的土路,再到通村通社甚至通户的水泥路,从“没路”到“有路”、从“烂路”到“通途”。

我家乡公路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乡村交通条件改善的一个缩影。掀开记忆之门,不断变迁的乡村之路在阡陌田畴间,以蒙太奇幻变的模式在我的脑海中重现。一条条“进得去、行得通、走得畅”的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犹如青山绿水之间老乡们致富奔小康的“毛细血管”,构建了农村内畅外联的开放格局,催生了乡村的凤凰涅槃。

茅草丛中踩出路

鲁迅曾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反过来说,地上有很多路,有的路走的人少了,就被杂草和时光逐渐淹没。

听爷爷说,在他年幼时,很多路因鲜有人行走而茅草丛生、荆棘遍布。那时候,乡间小路崎岖不平,弯道多、路面窄,交通运输极不方便。乡亲们全靠肩挑背磨,往往男抬女背,甚至多人合作整体用力才能搬运重物。爷爷那一代人的日常生活、生产全靠步行,交通运输均是原始的肩挑、背扛、人驮。那时候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由于交通不便、生存艰难,爷爷他们时常肩挑日月,风里来雨里去,练就了一身“挑长担”的好身手。什么是“挑长担”呢?“挑长担”就是长年累月挑着重担、步行着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走乡过县,风尘仆仆一去十余日都难以归家。为了生计,爷爷他们常常肩挑重担风餐露宿,以换取“脚力钱”养家糊口。

“挑长担”是以大致1.5米长柏木或者楠竹做的扁担为肩挑工具,用箩筐或麻袋为盛装货物的工具来挑东西,一般一次“挑长担”的重量在100斤-200斤之间。扁担除了用来挑之外,还可以用来抬石板、条石、预制板等重货,为了受力均匀,一般人数都是偶数。4人以上抬重物还要加“抬杠”,并辅以麻绳才能抬起。

抬重物的过程中,还要喊“天上明晃晃,地上有凼凼”“叉路口,跟倒走”“之字拐,顺倒摆”等“抬工号子”来统一步伐、提醒路况、协调动作。家乡很多村路就是这样因为经常承载沉重步伐而踩出来的。

记忆犹新伤心路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而买不起胶鞋和靴子,我下雨天只能打着赤脚去上学。那时候,我的脚后跟一到冬天就长满奇痒难忍的冻疮,抓烂后鲜血淋漓而又无条件治疗,那种疼痛感至今难忘。

平常天晴,最幸福的事情是穿上母亲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由于雨天穿布鞋不仅易打湿,还会断线缩短布鞋的使用寿命,所以母亲是不允许我穿布鞋去上学的。至今清晰地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期读初中时,一位家境富裕的同学买了一双胶鞋送给我,感动得我当时就流了泪。

那时候,上学的乡村路要么是狭窄的田坎路,要么就是陡峭曲折的山路,就连村子到乡上的路也是泥巴路,俗称“马路”。因此,小伙伴们从小就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下雨天路滑,我们就把双脚的脚趾头弯曲起来,以此增强阻力,避免滑倒。即便如此,依然免不了摔跤跌倒,时常灰头土脸地去上学。

幼年时代,小伙伴们特别讨厌下雨天气,一方面是不能穿着鞋去上学,另一方面是脚板经常会被碎玻璃、细石子等东西划伤。记忆中,每年交公粮的时候,会呈现出非常热闹的场面:乡亲们用箩筐或麻袋装上粮食挑抬,也有用背篓背、肩膀扛的,条件好一点的用“鸡公车”(也叫独轮车)推拉,乡村羊肠小道上密密麻麻、蜿蜒前行的队伍犹如长龙,蔚为壮观。

后来,乡亲们痛定思痛,开始修建“机耕道”,独轮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条件优越的人家还买上了拖拉机。这些交通工具不仅逐渐缓解了肩挑背磨的状况,也让孩子们打赤脚的窘境得以改善。

想致富得先修路

20世纪80年代,通乡通村公路投工投劳进行拓宽改造时,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三五成群,在父母的带领下去修公路。

由于人小没气力,我们抡不动二锤,更搬不动大石头,就选择用铁锹铲土,用小锄头挖土,一起抬运土方或者龙骨石,那场面真可谓是热火朝天!那时候修公路,连吃饭都是自带锅碗瓢盆,在路旁捡柴生火做饭,但是没有人喊苦叫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着能走上平坦宽敞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村上时兴修碎石路,但有的村民开始不理解不支持,不仅不投工投钱,还以占用了柴山地、庄稼地为由进行阻扰。好在大部分乡亲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村道也就断断续续得以修好。

当时,村上虽然有了泥结碎石路,但是下雨天车辆拉货进出村还是非常恼火——车辆一旦陷进泥坑,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即便是天晴,陡峭些的地方也会出现打滑现象。那时候,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村道上经常都能见到一群村民喊着“一二三,加油”的号子,铆足劲推着车辆爬坡上坎。

通向希望幸福路

2013年7月,我的老家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宝华乡党委政府通过上下努力,争取项目建成了通往内遂高速的近5公里出境公路。2018年该公路全面建成通车后,一举解决了全乡人民出行难问题,乡亲们的土鸡、土鸭、土鸡蛋、柠檬、红薯淀粉等土特产还通过摩托车、小轿车、乡村中巴车等交通工具运往全国各地。

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了,市场里的叫卖声也响亮起来了。出境绿色通道的建成通车,不仅让乡亲们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水,晴天一身尘土”的尴尬历史,还带动了周边乡镇脱贫致富。平坦宽敞的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犹如跃动的音符,谱写着家乡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

2017年,家乡凤狮村的“美丽新村建设”项目成功实施后,全村基本做到了公路社社通,2018年还荣获了省级“四好村”称号。现在,家乡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升级了,土特产卖出、日用品购回运输便捷了,彻底结束了村民们肩挑背磨的时代。

如今,家家户户的房屋越来越漂亮,寻常百姓家也买上了摩托车、小轿车,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让采购的东西送进家门……充满希望的乡村公路上,时常荡漾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乡村公路不仅让乡亲们满怀好奇走出去看世界,同时也自信满满迈向致富路、奔向幸福路。

风雨七十载,村路谱华章。悠悠乡村路的历史变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更见证了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风雨历程。回眸乡村路七十年的风雨历程,实际上就是梳理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心路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如今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父老乡亲朴实的话语里,流露出来的,是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由衷骄傲和自豪。

新闻推荐

安岳10岁男孩获国际金奖 最强大脑 心算速度堪比计算机

杨云博展示获奖奖杯。本报讯(实习记者韩成玺)6月1日,第六届“神墨杯”心算小博士国际争霸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20...

安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风雨七十载 三代人见证村路蝶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