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大变化 三年大跨越 五年大振兴
5月,天刚入夏,但帅乡乐至建设成渝经济区优势发展区的热潮早已扑面而来。
原本交通不便、发展受限的乐至,如今站在全新起跑线上。
2011年乐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实现了4年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了两年翻番。乐至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加快建设,乐至迎来了“全面融入成渝,借势实现大发展”的重大机遇。“一年大变化、三年大跨越、五年大振兴”。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二五”,乐至定下宏伟的发展目标。“把乐至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现代工业承接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重要的物流基地,”站在新起点上,乐至县委书记万志琼掷地有声:“87万帅乡人民有决心、有信心,加快实现乐至在成渝经济区的跨越崛起!”
基础之
变
水路突围成就投资洼地
今年4月,在“成渝直线经济联盟”第二次会议上,乐至与成渝直线区域内的4个县(市、区)签订了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抱团发展达成共识。
不沿江、不靠海的乐至,如今开放合作已像空气一样自然。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背后,正是乐至由“无水无路”,向“水路突围”的华丽转身。
“雨来则乐至,无雨则乐去”——县名的由来,令人感慨。
位于沱涪二江分水岭,且常年降雨量偏少,地下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省水平的1/7,一遇旱情,就要早上三四点起床到一两公里外排班 “抢水”,已经成为几十万乐至群众的集体回忆。
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关乎全局。
近年来,乐至共投资4.65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3.43万处,解决了37万人饮水困难,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人畜饮水安全示范县等荣誉接踵而至,乐至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
而随着5月12日毗河一期引水工程项目的开工,乐至这个川中老旱区将彻底结束长期缺水的历史。
打赢缺水仗的同时,在乐至,另一场战斗也在同时打响。
今年底,乐至将彻底告别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两条全新的高速公路将让乐至迈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
5月14日,站在成安渝与遂资眉高速公路乐至童家枢纽互通工地,极目远眺,大项目、大现场,让人心潮澎湃。
两条纵贯全境的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将与国道318、319线,省道106线交汇,和相邻的成渝高速、成南高速和成渝铁路一道,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全面奠定乐至名副其实的区位优势。
与此同时,随着“成都区位、乐至成本”持续发酵,乐至以招大引强、招缺补链为目标的全新招商模式同步开启。
近年来,乐至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成渝地区产业扩散。先后签约投资60亿元的深圳骏富电子产业园等各类项目713个,引进到位国内资金221亿元,资金到位率、项目履约率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全市前列。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达38.6%的乐至县,如今不仅只吸引人们前来观光、度假,更因“水路突围”后的区位之变,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洼地。
视野之
变
“两化”互动引领产城一体
初夏,行走在帅乡大地,从厂房林立、机器轰鸣的西郊工业园区、文峰工业园区,从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建设到天池府邸住宅小区开发……一幕幕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让人不禁诧异,这还是曾经以柑橘、生猪、蚕茧闻名的农业大县——乐至吗?
“在我们这样发展条件相对薄弱的丘区县,要实现加快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之路。”乐至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洪说。
跳出盆地审视县情,乐至以大视野谋求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该县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在硬环境建设上,该县将工业集中发展区视为“跑道”和“停机坪”,积极搭建高水平产业发展平台,引导产业关联度和集聚度提升,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先行建设。截至目前,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区面积已突破6平方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邮、视、讯“七通一平”,入驻企业达75户。园区先后被评为 “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省特色产业园区”、“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推荐特色园区”……规划20平方公里的文峰工业园也已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建设突破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户。
在软环境治理上,乐至牢固树立为企业、客商服务的意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项目立项、备案、规划建设到投产营运,提供“手续代办”和“一站式服务”,对重点项目还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殊支持,切实营造出“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2011年,乐至成功跻身“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环境区市县”前十强。
处于成渝经济走廊黄金节点的乐至县,迎来了开放合作的大格局。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投资40亿元的川湘电子产业园等大批项目相继入驻,加速工业经济腾飞;全县基本形成70万纱锭、5000台织机的生产能力,“西部纺织城”初具规模;全县“3+1”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逐渐向现代化大工业迈进。
而为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乐至始终坚持“依托城市建好园区,壮大园区支撑城市”,将城市发展作为推进“两化”互动的重要载体。围绕建设“中等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了城市建设的大跨越。
大力实施城市发展“西延、北拓、内建”战略,大手笔启动行政中心迁移,高标准建成长18公里的县城二环线,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创新理念提出“市民500米休闲计划”,让市民走出家门500米就有一片休闲绿地;大力实施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等工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两化”互动引领着乐至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迈上200亿元新台阶,工业化率由2007年的24.5%提高到45.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43.4%;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7平方公里扩大到17平方公里,人口从7万增至15万,城镇化率由19.3%提高到30.3%。
2007年以来,乐至在全省综合排位上升17位,在全省丘陵地区综合排位上升9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一二三”优化为“二一三”,县域经济社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一年大变化、三年大跨越、五年大振兴”。站在新的起点上,87万帅乡人民将众志成城,谋变实干,继续加快乐至在成渝经济区的跨越崛起!
□刘宏顺 罗斌 张虎图片由乐至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那两个小女孩将来会有出息!”在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莲花乡赵家沟村,只要一说起13岁的陈媛媛和8岁的陈琴两姊妹,村民们都赞不绝口。由于父母远赴外地务工,姐妹俩只能和生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就很...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