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新闻 安岳新闻 乐至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资阳市 > 乐至新闻 > 正文

本报特别报道组记者曾东平王诗侠李占庄这个幼苗是手指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0-05 17:44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特别报道组记者曾东平 王诗侠 李占庄

“这个幼苗是‘手指黄瓜\’,市场价每斤能达到6元。”乐至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李军指着一个大棚向记者介绍。见记者不信,他还说:“这不算什么,上一茬种的圣女果批发价每斤就有10元。”

记者在感叹现在种菜也成了高收入行业的同时,不禁疑问:这些蔬菜是怎样卖出了高身价?

大业主:

旅游副业只为打出菜业名声

10月4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乐至县劳动镇七门村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但是一点都没影响游人垂钓的热情。“我很早就来了,已经钓了3条鲫鱼。”50岁的何民青是钓鱼迷,今天特地从乐至县城来这里,“这里水好、鱼好,鲫鱼每斤10元钱,价格也合适,经常来。”

李军介绍,合作社在劳动镇七门村有80亩鱼塘,其中50亩开放为垂钓区,养殖了鲤鱼、鲫鱼、草鱼、黄辣丁等鱼类,吸引了不少钓鱼爱好者,节日期间,来的人更多。除了垂钓以外,合作社还开发了蔬菜采摘区,消费者可以自行采摘。

“其实观光农业并不是我们的主业。”李军说,发展观光农业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合作社“谋利”主要还是靠向市场供应蔬菜。

李军说,恒丰蔬菜合作社走的是“示范+带动”的路子。以七门村为例,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00多亩,每年每亩地给农户700斤黄谷,按当年的市价折算成现金。村里人还可以到合作社来打工,计件工资,多劳多得。

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在已有成员200多户,在劳动镇几个村子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余亩。不少农户在他们的带动下盖起了蔬菜大棚。目前,合作社已经产出黑花生、紫薯、桑枝食用菌、彩糯玉米等十多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

李军认为,农业生产要规模化,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先进的滴灌装置、2000多元一个的杀虫灯等等,都是必要的投入。除此以外,他还将引入洋香菜、雪樱子、五味菜等新品种。

“搞农业一定要持之以恒,前景是非常好的。蔬菜在全国都不愁卖。”这是李军最大的感受。下一步,合作社将依托陈毅故里景区,发挥区位优势,以劳动镇七门村、旧居村、牛角沟村等为重点,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无公害蔬菜8000亩,进一步助农增收。

循环农业:

养殖-沼气发电-沼液滴灌

“我们家有自来水,但井水也还在用。”看着记者对院子中间的一口井产生了兴趣,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村民李宣世解释说,这口井是1981年修房子的时候挖的,自来水是后来村子里统一安装的。不只是用水,房屋白色的外墙、楼前的水泥路都是统一打造的。

10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晏家坝村支部书记查玉春介绍,这里有一个38户的 “农民别墅区”,全是利用旧房改造而成的。“农户对自家房子的修整和建设的费用,政府补贴60%,像李宣世家房子的改造用了6000多元,其实他们自己只花了不到一半的钱。院子里的地砖、通到各家的水泥路等都由政府打造。”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传统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前庭后院,花木与蔬菜间种在房前,别有一种迷人的农村风味。而基础设施的改造,无疑让这里的村民在生活中有了更多幸福感。

除了风貌打造,传统农业也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有效整合涉农项目,不断深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养猪场、蔬菜大棚、珍稀苗木基地、度假酒店等都已初见成效。村里像李宣世这样在村里打工、开茶馆、农家乐的人越来越多。村里有一个合作社,帮助村民在网络上卖菜。“加入合作社的土地有680多亩,去年产出了580多吨蔬菜,社员的平均收入比一般水准要高一些。”查玉春指着路旁的一块地说,“这个社员有4亩地,今年上半年种菜收入已有10万多元。”

离晏家坝村聚居区不远,有一个大型养猪场,年出栏生猪已达10万头。为了避免大量的猪粪造成污染,雁江区委农办副主任许成文说,这里建了两个大沼气池,还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沼液滴灌自动控制系统、沼气发电站来解决排污问题。这套系统将粪水用来产生沼气发电,之后的沼液用来浇灌土地,发展有机蔬菜和瓜果。

在沼气发电站的车间里,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沼气每天工作8小时,可以发400度电,完全可以满足养猪场用电,今后还可以供村民用电,“这就是立体农业的生动体现。”

新闻推荐

“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组合让人挂心

乐至县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农村半数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达7万余人。政府牵头办起204家“留守儿童之家”,还积极探索让这些“家”与孩子们自己的家互动起来。□本报记者傅耕刘宏顺暑假...

乐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乐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温暖送到院坝头2013-02-07 16:49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施肥建议卡2012-11-20 17:25
评论:(本报特别报道组记者曾东平王诗侠李占庄这个幼苗是手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