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礼芹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冷热交替的季节。这个季节,很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干咳有痰、便秘等症状。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乐至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左开林。他表示,秋季气候干燥,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同时他还提醒大家,为防“秋燥”,可适量锻炼,注意饮食调理。
突然流鼻血 原是“秋燥”惹的祸
“突然觉得鼻子痒,就一直揉,然后就流鼻血了。”9月18日,在乐至县中医医院,记者遇到了前来就诊的陈先生,他正在向医生讲述自己的症状。
左开林告诉记者,陈先生是典型的“秋燥病”。秋高气爽,气温降低,雨量亦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干燥。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如皮肤干燥,干咳等。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同时,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该适时调理、养生,注意防燥、防凉。
防“秋燥” 适量锻炼+饮食调节
那么,如何防“秋燥”?左开林建议,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外,应对“秋燥”适宜由内养外,注重饮食调理。
天气渐冷,慢慢加衣,不可一下增加过多,让机体冻一冻,经受寒凉之气的刺激,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但要预防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小孩等人群。适当增减衣服,注意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差不宜过大,开窗通风换气。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适量锻炼也是预防秋乏的最好办法。
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慎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
新闻推荐
在9月26日的“世界避孕日”之际,乐至县中医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在天池镇城东社区宣传避孕知识。此次活动旨在于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
在9月26日的“世界避孕日”之际,乐至县中医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在天池镇城东社区宣传避孕知识。此次活动旨在于提高年轻人的避孕意识,促进年轻人对自己的性行为与生殖健康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提高安全避...